那人、那海、那山,那个村庄

2023-12-30 04:22

1个回答
那人、那山、那个海,那一座座村落……

有着属于它们一生的故事。

或许曾经壮阔过、辉煌过、受伤过、烟火不熄过……

但是可能也曾无人问津过。

我们大多数人的出生降落,都是扎根在村庄里。

又有多少人的漂泊选择去往向往的城市之地。

村落,慢慢变成一个故事、一个过去、一个回忆,可能会一直存在,也有的村庄已经消亡。

我们该不该继续延续村落的生命之火,还是一切顺其自然?

毕竟有人在便是有呼吸的地方,无人存在,这个村落便也慢慢的会寂静的“死去”。

有人愿意来倾听,也有人从未见过它们的模样。

纪录片《了不起的村庄寻色之旅》便把它们都描写了出来。

现已过去几年,也不知它们是否安好!

明月选了几集个人觉得最感动的村庄故事,在此分享给大家。

第一集讲述的是花鸟岛的故事。

花鸟岛是环海的小岛,岛内有几座村庄,这里的村民们以捕鱼为生。

要是你作为一个渔民没有一艘小船,都将是成为笑料。

这里的年轻人都跟许许多多村庄的年轻人一样拥有共同的选择,那就是离开村庄去寻求更广阔的拼搏天地。

所以岛内只剩下老人小孩。

许多老人都不再出海捕鱼,却时常坐在一起回忆年轻的壮举。

但是有位老人却不同,他自己制作的小船被女儿偷偷卖掉了后一直耿耿于怀,想要重新制作一艘小船再次出海。

可花鸟岛的天气情况不利,起雾刮风下雨都会禁止出海禁止坐船出行。

面对这样的棘手困难,他选择在村庄里收集制船的材料,本村没有,便徒步一个多小时到几乎废弃的灯塔村里。

女儿不让父亲出海,是为了父亲的身体与年龄着想。

在年轻人的眼里在我们的眼里,总觉得既然岁数大了便安心养老便可。

可是在花鸟岛的出海捕鱼岁月里,这就是他们的碧蓝色的灯塔。

指引过他们曾经的岁月,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靠海吃海,靠山吃山,靠田吃田。

这是从以前到现在的生存基本循环。

每一片浪花都曾经见证过花鸟岛的村民们“征服”过这片大海的记忆。

或许历史会不断的向前走,留下时代的印记。

但是这片碧蓝色的大海与日复一日的日出日落,都会记得花鸟岛的人们曾靠海吃海的坚韧与平凡努力的身影。

而剩下的,我们便交给滚滚的时间长河。

即使,我们还是想造一艘脑海里深刻的小船。

我们背对着他人的目光与家家户户的灯火,面对着海风吹拂的大海,留下了一句:“泡沫船都造不好了”。

我已经不比年轻的那个自己了。

第二集讲的是梅里雪山的雨崩村。

这座村庄的名字顾名思义,每年的降雨量非常的丰富。

村里13年才开始通电,而停电时这里的人人们便会点上最古老的蜡烛。

一旦下雨,村里的通电就会中止,信号也会中断。

五月的梅里雪山还是白雪皑皑,但是许多藏在深山树林里的动物们却已经苏醒。

而被村民选举出来的护林员斯那丁巴照常巡山,守护着这片珍贵的山地资源。

雨崩村依山而建,景色优美,有着青翠的山地,也隐藏着许多未常见的动物。

也正因为如此,会时常遭遇捕猎人的山地“侵犯”。

斯那丁巴的任务便是每天上山消除掉捕猎人给动物设下的陷阱,保护动物们的生命安全。

斯那丁巴的护林经验,是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他很爱说的一句话就是靠自己。

以前的雨崩村是一个很贫穷的地方,他们也曾靠打猎为生。

但是斯那丁巴说,现在的雨崩村不需要打猎了。

他也会守护好这片属于雨崩村的山林,守护属于他们的土地。

护林员的一天往往要走个二十多公里的山路,但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多点休息,作为父亲他便带着儿子点燃起篝火在夜晚中休息与谈心。

儿子问斯那丁巴,为什么要选择当护林员。

斯那丁巴回答得特别纯粹。

他说小时候跟着父母走过山林时看到许多可爱的动物。

他就会想,这些动物也都有父母的,要是被抓了,那他们的父母也会哭得特别伤心吧。

他这一做护林员,就是几十年。

我们以为的护林员的伟大与付出在他们眼里只不过再平常不过。

因为这已经叫做生活,叫做日常。

有人为了守护整片山林,付出自己的一生,连同自己的儿子也懵懵懂懂投入进去。

有人为了整个村庄的灯光,从不会到自己琢磨学会,负责整个雨崩村温暖的光亮。

灯火不息,明亮与温暖便不息。

护林不止,住在山林里的“精灵”才会继续延续。

从没有问过这段悠长的旅途是否会孤独,是否会难受,是否会枯燥与危险。

唯有问自己的心,想做就去做,管不了太多。

第八集的村落我愿称它为“八个人的村庄”。

或许是制作组别有用心,把它放在了第八集。

因为这座村落只住着八个老人。

这么一想,便觉得意义也不同。

这座村庄叫岙陈村,它坐落在临海市小芝镇胜坑村里。

以前的岙陈村也有过热闹的景象,但是现在却只剩下八位老人还守候在这里。

她们其中也有人有过到市里跟儿子们一起住,可最终还是住不惯回到扎根的地方。

但是让明月最感动的是八个人的故事里便有两对夫妻让我止不住泪湿眼眶。

最年轻的崇米叔有个精神失智的妻子,可是每当他在镜头提起自己的“傻子”妻子陈小香时,他都是笑眯眯的,也有种“傻气”。

非常的乐观与淳朴。

他会为“傻妻”上集市买衣服,买最好看的给她穿。

提起妻子曾经放火烧掉邻居的四间屋子还有自己的两间屋子时,他的表情也依旧带着微笑,一带而过,没有过多谈论。

我们总以为我们经历了痛苦不已的遭遇,可是在他人眼里,只不过不值得一提。

崇米叔的故事在这六十几年里一时之间很难写清。

但是他却一直信奉命运的齿轮与乐观活下去的信念。

九十多岁的加中阿公与八十多岁的小英相依为命,身体仍旧健朗,讲话也很清晰。

他们坐在镜头前的对话与互动可爱至极。

会专注的看着蚊子拍打它,也会小吵拌拌嘴。

但是面对生命的最终站这个问题时,作为丈夫的他便会笑着说,要是真的有一个人先走,那还是我先“打头”,我给她指路。

他笑着说完后看向一旁的老伴,没想到老伴沉默着没有回答。

或许这声沉默是无言的悲伤。

人的生命始终有限。

岙陈村也曾有过属于它的特色。

这里依山而建,四周都是竹林,家家户户都会竹编。

翠绿的竹青色一年四季轮回不停,透发出生机勃勃。

有人还有老伴可聊,有人却早早失去了另外一伴孤独终老。

也有的人一直再三叮嘱节目组,要把自己的“傻老婆”小香写进纪录片里。

或许他在用这种方式在默默的爱着自己的妻子。

守护他们老年不易的爱情。

节目的最后,节目组提出要拍一张“全家福”。

一张属于岙陈村八个人的合影。

“不懂事”的小香生气的走开,留下七个人不嫌弃的欢声笑语。

不知道岙陈村还有没有继续存在,毕竟这是八个人的村庄。

是我们再不看,就可能再也不在的存在。

不止是村庄,还有人。

这是属于岙陈村的暮色,他们的暮年。

这样永不凋敝的颜色却是竹青色的。

暮年老矣,暮色缓缓。

我们还在猜测,还要多少时间,岙陈村便会就此消亡。

或许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村落逐渐失去属于它的命运。

有人提着灯去寻找,也有人对此一无所知。

对此,我也是带着热泪盈眶看完整部纪录片。

对此,也是第一时间来写下这篇文章。

写下我最真实的心情。

文/张扬明月

图片来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寻色之旅》

侵删。
相关问答
《小村庄的故事》这个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1个回答2024-02-12 18:46
早先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的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环境优美宜人。可后来人开始用斧头随意地砍伐树木,盖房子做家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坡上的...
全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原来的村庄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2-23 13:01
原来的村庄是这样的: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南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3-13 15:00
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吴姓由孙受迁此建村,村在孙受之南,故名孙受南庄村。1961年改名为南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村庄的人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2-18 05:31
哪个小村庄的故事? 没看过的
村庄单位词是什么?(一_村庄)
1个回答2022-05-24 19:30
hometown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记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为了
1个回答2024-01-25 21:25
这篇课文记述了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
全文
辛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2 23:09
相传,高氏约于清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由南三里河迁入,当时属逃荒至此搭屋而居,由于是盐孙扰衫碱地,杂草丛生,为了生计,在有草丛的地方开荒种地,把有盐碱的土收拢在一起淋成盐食用,之后,因地制...
全文
朱家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5-01 01:59
据传:明嘉靖时(1522-1566),高姓迁来此地定居,称高家庄。清光绪时(1875-1908),朱姓人口增长超过高姓,改称朱家庄。同治《即墨县志》标有高家庄。今此村已按方位分为东朱家庄村、西朱家...
全文
求村庄的名字,我要写小说,要为小说里的村庄取个名字。
1个回答2022-12-25 12:17
你想要的什么类型的啊
辛庄村的村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3 19:13
相传建村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刘姓从亭兰丘迁来立村。道光乙巳《胶州志》建置开方图,在此村位置标为丰于屯。因村处小辛河旁,改名辛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