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爱面子的皇帝:屡失良机,结果丢掉江山,临死怨大臣

2023-12-26 23:59

1个回答
人们都爱面子,因为这是一个人自尊和尊严的体现,但有时候还是要能屈能伸,正所谓“大丈夫不拘小节”。崇祯帝朱由检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爱面子的,他一生勤于政事、生活简朴,但依然没能拯救大明朝,自己还做了亡国之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崇祯帝太爱面子了!

崇祯帝即位后,明朝虽然国势衰微,但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按照现在名词表示,综合国力远超清朝。不过随着国内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关外清朝的崛起,明朝面临着两线作战境地。此时,朝中一些大臣提出与清朝议和,先集中力量对付国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

崇祯帝统治时期,明朝与清朝(后金)先后进行过两次和议,分别在1638年、1642年。特别是1642年那次,在崇祯帝的许可下,派出三名大臣来到沈阳,双方经过一番商议,甚至已经基本达成和谈的各项条件。但是明朝方面发生了意外,兵部尚书陈新甲误将和谈的情况泄露,激起朝中大臣们的反对。

此时崇祯帝的态度非常关键,他如果出面说议和是自己的主张,就会平息这场风波。但没想到崇祯帝虚荣心作祟,不仅没有做出解释,还把责任全推给了陈新甲,将其处死。之后局势败坏,到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誓师,然后率军北上。但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又出现了两个问题。

当时有大臣提出来迁都南京,崇祯帝本人也很赞同。但是在朝会上,迁都的建议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崇祯帝再次因虚荣心作祟,没有一语定乾坤,毕竟逃跑是不光彩的。崇祯帝是这么想的,他希望内阁大臣们纷纷支持,然后自己在“勉为其难”,这样自己也能留下好的名声。

南迁计划破产后,接着在征调宁远总兵吴三桂的问题上,崇祯帝犹豫不决。因为一旦征调吴三桂,意味着彻底放弃宁远这些土地,崇祯帝是个爱面子的皇帝,轻易放弃祖宗的土地,肯定会留下骂名,所以他不好意思自己提出来。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当吴三桂抵达河北丰润时,北京城已经陷落。

即使到这个地步,历史仍然没有抛弃崇祯帝。1644年3月,李自成大军抵达北京城外,他派明朝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帝议和。应该说李自成的条件并不苛刻,“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诏入觐”。

双方使者往来,但最终谈判仍然破裂,崇祯帝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城下之盟,然而他已经没有拒绝的资本了。3月18月,崇祯帝先逼死自己的皇后,然后刺死、刺伤自己的两个女儿。3月19日凌晨,崇祯帝和十几个亲信太监想从东华门突围,但遭到失败。绝望的崇祯帝爬上景山,自缢身亡。临死前,崇祯帝还认为是“诸臣误朕”!
相关问答
明朝大臣们为什么不让正德皇帝下江南
1个回答2023-06-07 16:58
因为他喜欢游玩
明朝皇帝可赐大臣皇袍吗
1个回答2023-07-09 00:05
大臣不能拥有皇袍,否则会有叛逆之罪。
宋朝皇帝杀过哪两个大臣
3个回答2022-09-29 12:34
整个宋朝只有两个大臣被杀? 这个是错误的吧!虽然宋朝士大夫地位很高,但也不至于只杀两个 按照你说的一个被杀的是岳飞,那么另一个就是秦桧咯
形容皇帝的新装里大臣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9 15:34
阿谀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就是拍马屁,说恭维别人话,讨好别人的词语,曲从拍马,竭力迎合别人。为讨好而说好听的话恭维别人
皇帝的新装中老大臣心理变化是怎么样的
1个回答2024-06-03 13:37
首先,不要以为你很聪明。中国的古话“是官叼似民”在领导者而言不一定就是美誉。因为你以为你很聪明的时候,恰恰是愚蠢的开始,皇帝就是在以为自己最聪明中建立了一个愚蠢的、不能自拔的假设。因为骗子说“只有不...
全文
皇帝的新装:写出了老大臣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5-19 20:10
写出了老大臣是一个阿谀奉承,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的人.并且没有一颗善良童真的心,虚荣自负,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
为什么宋朝皇帝戴的帽子和大臣的差不多?
1个回答2022-09-10 05:00
衣服大不相同啊
明朝皇帝立皇后要跟大臣商量吗?
3个回答2022-09-20 00:58
嗯,得给大臣商量,明朝皇帝晚上睡什么女人,大臣都有意见
为什么清朝皇帝废除皇后大臣们都害怕
1个回答2022-12-20 09:24
他们都害怕自己被连累,,他们一般都跟皇后关系不错或狼狈为奸,我建议你看看《甄嬛传》
历史上明朝皇帝立皇后要跟大臣商量吗?
1个回答2022-09-18 15:53
不都是这样吗??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