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蔺相如是有关的成语

2023-12-20 01:33

4个回答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怒发冲冠
价值连城:“价值连城”一语,出自《韩非子·和氏》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秦昭襄王原以15城换取“和氏之璧”因此便形成了“价值连城”这样一条成语。

“和氏璧”是以战国时期楚国一名樵夫的名字命名的。这位樵夫,名叫卞和,他不仅年轻力壮,还有着高超的识玉眼力。一天,卞和在荆山打柴时,发现了一块玉璞。他想,国库里缺少宝玉,整个国家就空然如洗,为此,堂堂楚国,常常受到列国诸侯的鄙视。那么,我何不把拾来的玉璞献给社稷?

他进献的国君是楚厉王。谁知楚厉王有眼无珠,非但不奖赏卞和,还说卞和以石充玉欺骗君王,当即砍下了卞和的一只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再次进殿献宝,谁知,由于鉴玉官从中作梗,二次献宝又没成功。这次卞和又被砍掉了另一只脚。

虽然失去了双脚,但卞和献宝之心仍未泯灭.当武王暴死文王继位后,卞和再次踏上了去往郢都的路途。

楚文王果然是位有道明君,具有识玉的慧眼,当卞和献上玉璞之后,他一眼便认定这是块珍宝。经人略加琢磨,玉璞便宝光四射,美妙无比。 楚文王为了表彰卞和三番两次冒死献宝壮举,遂将这块珍宝命名“和氏之璧”。

后来,这块“和氏之璧”几经流传,落到了赵惠文王手里。秦昭襄王也想要这“和氏之璧”,便差人下书,愿以15城作为代价来换取和氏璧。这样,和氏璧的价值便昂贵起来。
完璧归赵: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后来,形容将别人的东西完整的还给别人
渑池之功:秦国攻打赵国,杀死赵国兵士两万多人。诡计多端的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谈。赵王害怕上当,又不敢不去。蔺相如为了祖国荣誉,不怕牺牲,决定亲自陪同赵王前往渑池。在宴会上,他与秦国君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赵王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他为了使赵国取得对等的地位,据理力争,使秦王不得不击缶。后来,泰国群臣向赵国要十五座城,蔺相如寸步不让,提出用秦国的国都咸阳作为交换条件,使秦王理屈词穷,毫无所得。蔺相如机智地保护了赵王的安全并且不被羞辱。
负荆请罪:〖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示例〗我今特来寻贤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这个故事也称之为“将相和”。后人利用这个故事,对主动向认错、道歉,自情严厉责罚的人,就称其为“负荆情罪”。
刎颈之交:成语解释: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成语出处: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如初.

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例句〗~,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近义〗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使用〗常用
〖歇后〗
〖谜面〗
〖典故〗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便允诺赵惠王以15座城池交换。迫于秦国势力,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交换,秦王闭口不谈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夺回和氏璧,并怒发冲冠地说:“如果不以城池交换,我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蔺相如:顾全大局、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怒发冲冠 价值连城:“价值连城”一语,出自《韩非子·和氏》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关问答
蔺相如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2:21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屡立战功,官封上卿大将军。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者令(内侍长)缪贤的门客,后来因为出使秦国,勇敢机智地保护了“和氏壁”,把宝玉完好地送回赵国(见“完璧归赵”的故事),立了...
全文
有关蔺相如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2:29
负荆请罪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居功自傲,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
全文
蔺相如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5 10:50
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屡立战功,官封上卿大将军。蔺相如出身低微,曾经做过宦者令(内侍长)缪贤的门客,后来因为出使秦国,勇敢机智地保护了“和氏壁”,把宝玉完好地送回赵国(见“完璧归赵”的故事),...
全文
蔺相如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0-24 22:50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蔺相如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3-11-04 01:06
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
蔺相如的小故事
1个回答2023-10-29 12:07
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 故事
1个回答2024-02-13 14:58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索隐按:阳晋,卫地,後属齐,今赵取之。司马彪郡国志曰今卫国阳晋城是也。有本作“晋阳”,非也。晋...
全文
关于蔺相如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16:42
完璧归赵 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 1.完璧归赵: 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念派厅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仔隐后比喻把原物完...
全文
“蔺”这个字怎么读?
0个回答2022-11-11 13:43
蔺,这个字怎么读啊?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2-23 20:41
蔺相如的lin,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