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道合成语典故

2023-12-17 06:54

3个回答
hì tóng dào hé
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解释:兴趣 。同:相同,一样 。道: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 。兴趣相同,意见一致。

用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词性〗褒义词。
〖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心意相通、息息相通、志同道合。
〖反义词〗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丶鸡同鸭讲。
同韵词:兔子不吃窝边草、因难见巧、逞工炫巧、村夫野老、世事纷扰、疾风彰劲草、使乖弄巧、缩头缩脚、鱼大水小、不见圭角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志同道合

【近义】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反义】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释义】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用例】两人起先虽觉得~,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志同道合,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
  志同道合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相关问答
人各有志的是什么 人各有志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9-11 11:15
1、歼哗碰人各有志释义:指每个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为其难。 2、人各有志 - 拼音: [rén gè yǒu zhì]。 3、出处: 《三国志·管宁传》:“太祖曰:‘人各有志;出...
全文
《人物志》中的“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5-28 16:21
应该是“传记”的意思
什么叫志不在此啊?什么叫志在必得啊?志不在此和志在必得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2-11-28 11:41
两者之间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志不在此”指志向不在此处,也就是无意于这件事情,对其不关心.“志在必得”指志向是必须得到某样东西或做成某件事情,需求十分强烈,准备十分充分,必须要得到的.
有志什么,无志什么
1个回答2023-01-24 13:12
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事事空 这句话说明,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反之,若一个人胸无大志,就是做再简单的是也不尽如人意 有志之人立长志 无志之人常立志 有志向的...
全文
小人得志什么意思 小人得志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8 22:26
胡作非为,无恶不作,横冲直撞,无所顾忌,人们并不称其为勇敢,称暴虐。这是小人得志,自毁前程,只能得逞于一时。是勇敢的羞耻。
关于有志向和无志向的名人典故?
1个回答2024-02-18 23:37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立下大志报仇雪恨,终于打败吴王夫差。无志句的有后唐末代皇帝李煜终日消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终被灭国。
志人小说的志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8 06:48
记,记载的意思
什么叫志不在此啊?什么叫志在必得啊?志不在此和志在必得有什么区别?
2个回答2022-09-09 00:07
两者之间的意思是截然相反的,“志不在此”指志向不在此处,也就是无意于这件事情,对其不关心。“志在必得”指志向是必须得到某样东西或做成某件事情,需求十分强烈,准备十分充分,必须要得到的。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7 01:39
看资料东汉时代有年叫陈范的人,立志要“成大事,扫天下”。但他连自己的庭院也懒得打扫。为此,人们讥笑他“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是什么意思 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解释
1个回答2022-09-17 15:37
1、有志之人立常志,无志之人常立志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不会随便改变自己的志向,而朝着同一个目标去进取,不达到之前立的志向决不会罢休,而没有志向的人则一天一个主意,一天一个志向,在之前的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