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3-12-15 15:23

1个回答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斗酒彘肩翻译及注释

翻译 想着你将用整斗酒和猪腿将我款待,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到绍兴与您相会岂能不愉快。可半道中被白居易邀约林逋、 苏东坡 强拉回来。 苏东坡 说,西湖如西施,或浓妆或淡妆自照于镜台。林逋、白居易两人都置之不理,只顾畅饮开怀。白居易说,到天竺山去啊,那里如画卷展开,寺庙巍峨,流光溢彩。可爱的是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自云霭霭。林逋说,并非如此,梅花的馨香幽幽飘来,怎比得上先到孤山探访香梅之海。待到雨过天晴再访稼轩不迟,我暂且在西湖边徘徊。

注释 1辛承旨:即辛弃疾。因其曾于开禧三年(1207)被任为枢密院都承旨而得名,不过那时刘过已死,「承旨」二字可能是后人加的。2斗酒彘肩:《史记》载,樊哙见项王,项王赐与斗卮酒(一大斗酒)与彘肩(猪前肘)。3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4林和靖:林逋,字和靖。5坡仙老:苏轼自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为坡仙。6驾勒吾回:强拉我回来。7「西湖正如西子」二句:苏轼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8「天竺去来」六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灵隐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9暗香浮动:林逋《梅花》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孤山先探梅:孤山位于里、外两湖之间的界山,山上种了许多梅花。

沁园春·斗酒彘肩赏析

  词的上片写他想赴辛弃疾之邀,又不能去。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起势豪放,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三句用典。使风俗之气变为豪迈阔气。这里的典故,出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是想像之词,刘过设想在风雨中渡过钱塘江,来到辛弃疾的住所,觉得是一件特别痛快的事情。前三句起笔突兀,似平地而起的高楼,极具气势。

  「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就在他要出发之时,却被白居易、林逋、苏轼拉了回来。「驾勒吾回」四字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接着词人概括三位诗人诗意,说明他不能前去的理由。作者把本不相干的三人集于同一场景进行对话,构思巧妙新奇,「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传杯」,林逋、白居易两人只顾著喝酒,对苏东坡的提议丝毫不感不趣。

  下片开端打破了两片的限制,紧接着上文写白居易的意见。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自居易在杭州做郡守时,写过不少歌咏杭州的诗句,其中《寄韬光禅师》就有「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之语。这六句也是化用白诗而成,用「爱」字将天竺美景尽情描绘而出,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词人化用三位诗人描写杭州风景的名句,更为杭州的湖光山色增添了逸兴韵致和文化内涵,再现了孤山寒梅的雅致与芬芳.给人美好的想像。词人笔意纵横。杂糅了涛的特点于词作之中,正是其创新之处,虽然没有正面写杭州之美,但却使我们看到了杭州的旖旎风光。不同时代的诗人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相聚一堂。他们的音容笑貌、言谈口吻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体现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三句顺势而出了,这里「须晴去」的「晴」字,当然与上片的「风雨渡江」遥相呼应,可当作「晴天」讲。但是,从词旨总体揣摩,它似含有「清醒」的意味,其潜台词中似乎是说自己目前正被杭州湖山胜景所迷恋,「徘徊」在「三公」争辩的诱惑之中。那么,赴约之事,且待「我」「清醒」过来,再作理会吧!这样理解,可能更具妙趣。这几句也回应开头,使全词更显得结构严谨,密不可分。

沁园春·斗酒彘肩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立意,据《柽史》载:「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弃疾帅越。闻其名,遣介招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那么,根据此词的小序和《柽史》记载可知,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当时辛弃疾担任浙东安抚使,邀请刘过到绍兴府相会,刘过因事无法赴约,便在杭州写了此词以作答复。 诗词作品: 沁园春·斗酒彘肩 诗词作者:【 宋代 】 刘过 诗词归类: 【友情】

相关问答
沁园春·斗酒彘肩赏析
1个回答2023-12-15 14:09
词的上片写他想赴辛弃疾之邀,又不能去。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起势豪放,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这三句用典。使风俗之气变为豪迈阔气。这里的典故,出之于《史记·项羽本纪》。这几句是想象之词,刘过...
全文
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及赏析
1个回答2023-12-16 05:11
《沁园春·斗酒彘肩》是由宋朝词人刘过创作的作品。该词的创作背景非常有趣,当时辛弃疾在浙东担任安抚使,他邀请刘过在绍兴府相会,但刘过有事无法赴约,便在这首词中称自己是被白居易、林逋还有苏轼这三位大诗人...
全文
宋词: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原文译文赏析
1个回答2023-12-19 19:43
  《沁园春·斗酒彘肩》   宋代:刘过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
全文
斗酒彘肩意思
2个回答2023-12-16 10:12
发音: dǒu jiǔ zhì jiān 释义: 楚汉相争时,项羽在鸿门宴请沛 公刘邦,想在宴会上杀死他。张良得知 消息后到营门告诉樊哙情况非常危急, 于是樊哙冲入宴席,瞪视着项羽。项羽 吃惊地询问他...
全文
彘肩斗酒
1个回答2023-12-21 15:06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
全文
斗酒彘肩是何意·出自于哪?
1个回答2024-03-03 17:46
成语“斗酒彘肩”源自“鸿门宴”的故事。在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欲杀刘邦,项伯暗中尽力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但项庄咄咄逼人,形势万分危急。刘邦的谋士张良见势不妙,赶紧走出帐外,把消息告诉了负责刘邦安...
全文
斗酒彘肩 是什么典故?
4个回答2023-12-12 22:30
斗酒彘肩 -------------------------------------------------------------------------------- 谓鸿门宴上樊哙瞋目视项王,饮...
全文
斗酒彘肩是何意·出自于哪?
1个回答2023-12-16 18:01
成语“斗酒彘肩”源自“鸿门宴”的故事。在鸿门宴上,项庄拔剑起舞,欲杀刘邦,项伯暗中尽力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但项庄咄咄逼人,形势万分危急。刘邦的谋士张良见势不妙,赶紧走出帐外,把消息告诉了负责刘邦安全的猛...
全文
斗酒彘肩的成语典故
1个回答2023-12-15 14:44
典源出处 《史记 ·樊哙列传》:“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
全文
斗酒彘肩出自哪首诗词?
1个回答2023-12-27 17:57
《沁园春·寄辛稼轩》宋代刘过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算整顿干坤终有时...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