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的观点,分析陈胜、吴广组织起义成功的原因。 要正确答案哦。

2023-12-14 19:32

帮帮忙,急呐。
2个回答
由于秦朝的暴政引起了百姓的痛恨,而陈胜吴广顺应民心,起义得到人民的支持,充分说明了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希望你能借鉴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解释: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孔子的学说,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君主要“与民同乐”,他希望人们能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相关问答
9-12题的所有答案 这篇文言文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个回答2023-08-17 11:21
地利,天时,人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是不是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09 13:16
是八字成语。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拼 音】:dé dào duō zhù; shī dào guǎ zhù     【解 释】:道:指道义;正义;寡:少.指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
全文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01 21:29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古文说的道理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分析: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
全文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哪部书?
1个回答2022-12-05 16:28
出自《孟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道理
1个回答2024-03-10 08:50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这篇古文说的道理是: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陷于孤立。   分析: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
全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道和人和的关系?
1个回答2024-06-08 11:37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参考不管什么时...
全文
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是孟子?
2个回答2022-11-19 06:51
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是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指站在正义,仁义方,会得到多数人支持帮助,违背道义,必陷于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