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互尊重文言文

2023-12-08 12:39

1个回答

1. 关于尊重的文言文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阳子(杨朱)到宋国去,住宿在客栈里。客栈的主人有两个姨太太,其中的一个很美丽,其中的一个很丑陋。丑的受宠,美的反倒不受宠。 阳子问为什么这样,客栈的主人回答说:“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那个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可是我并不感到她丑。”阳子说:“徒弟们记住这句话,品行贤良的人一旦改掉了自以为贤明的行为,到哪里不受人尊重呢?

2. 尊重相关的文言文诗句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阳子(杨朱)到宋国去,住宿在客栈里。客栈的主人有两个姨太太,其中的一个很美丽,其中的一个很丑陋。

丑的受宠,美的反倒不受宠。 阳子问为什么这样,客栈的主人回答说:“那个美的觉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那个丑的觉得她自己很丑,可是我并不感到她丑。”

阳子说:“徒弟们记住这句话,品行贤良的人一旦改掉了自以为贤明的行为,到哪里不受人尊重呢?。

3. 有关尊重的古文

《师说》--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相关问答
自尊自爱互尊互爱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8:14
  做一个最好的你,是一种自尊自爱的表达。自尊就是尊重自个儿,自爱就是内爱惜并保护 自个儿。容自尊自爱是一种对自我的关心注视与肯定,是独自一个人的欢乐之源,更是成功之始。 自尊自爱就是要肯定自个儿...
全文
互尊互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02:42
战国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有名人物,他们就是廉颇.蔺相如。在廉颇已经是赵国大将军时,蔺相如只是一个太监家的食客,蔺相如因出使秦国,不仅完璧归赵,为赵王争回面子,回国之后又立大功,很快的升为赵国大官,地位比...
全文
互尊互助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12:51
战国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有名人物,他们就是廉颇.蔺相如。在廉颇已经是赵国大将军时,蔺相如只是一个太监家的食客,蔺相如因出使秦国,不仅完璧归赵,为赵王争回面子,回国之后又立大功,很快的升为赵国大官,地位比...
全文
关于相互尊重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22:20
要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得怎么对自己和对别人,这才叫公平。
关于互相尊重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2 16:35
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齐眉举案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
全文
关于互相尊重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8 11:04
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齐眉举案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
全文
怎样让孩子学会互相尊重?
1个回答2024-02-08 01:43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与孩子的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几点建议: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尊重,不论孩子有什么问题和困惑,都可以向父母诉说。父母应该耐心倾听,理解孩子...
全文
人和人互相尊重成语
1个回答2024-01-22 14:31
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毕恭毕敬裤败,相濡以沫,如胶似漆,琴瑟和鸣,琴瑟调和,八拜之交,鲍子知我,秤不离砣,唇齿相依,腹心相照,心心相惜,互相尊重,同声之应,你敬我爱,厮抬厮敬,你怜我爱,惺惺相惜,同...
全文
形容互相尊重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5 07:26
1.举案齐眉——案,指有脚的托盘。眉:眉毛。把放饭菜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 之间互敬互爱。 2.情深友于 友于:本指兄弟相爱,后亦为“兄弟的”代称。比喻情谊比兄弟之间还要深厚。 3.相...
全文
关于互相尊重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06 16:42
举案齐眉 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齐眉举案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