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的不自洽

2023-12-06 17:07

1个回答

这里我们将看到,前提不自洽,结论就无法自圆其说,甚至荒谬或没有结论。由前提不自洽导致的悖论和由权变遭遇的悖论。
5-1“罗素是教皇”
从单纯的逻辑上来讲,荒谬的假设可以推论出任何荒谬的结论,哪怕推理过程无懈可击。
有人曾经让罗素证明从“2+2=5”推出“罗素是教皇”。罗素证明如下:
由于2+2=5,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2,
得出2=3;两边同时再减去1,
得出1=2;两边移位,
得出2=1。
教皇与罗素是两个人,既然2=1,教皇和罗素就是1个人,所以“罗素就是教皇”。
这个荒谬的结论,就是由一个荒谬的假设引发出来的。
5-2“亚里士多德是类概念”
这是严格按照三段论推导出来的结果。请看:
(1)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
(2)哲学家是类概念,
(3)所以,亚里士多德是类概念。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是希腊大哲学家和天文学家,曾就学于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以来的希腊哲学而自成体系,在西方的影响最大。他系统总结了三段论法原理,奠定了逻辑思维的基础。
上面这个结论恐怕连亚里士多德本人也不会认同。因为其中蕴含了一个“语义悖论”。因为语句(1)中的哲学家和语句(2)中的“哲学家”不在一个层次上,前者是对象概念,后者是元概念。两个前提内涵不一致,结论就荒谬了。从根本上来讲这不是一个语言或语法问题,而是一种逻辑错误。自塔尔斯基在30年代提出“语言层次论”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5-3自相矛盾
这个例子正相反,是一个因为前提不相容而推不出结论的经典例子:
《韩非子·势难》介绍了这个预言:有一个同时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最坚固,无论什么东西都戳不破;接着又夸他的矛最锐利,无论什么东西都能刺透。旁人问他:如果用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有什么结果,他回答不上来,因为两者相互抵触。这是一个既不可以同时为真,也不可以同时为假的命题。前提出现矛盾,也就无法推出结论。
5-4纸牌悖论
纸牌悖论就是纸牌的一面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对的。”而另一面却写着:“纸牌反面的句子是错的。”这是由英国数学家Jourdain提出来的。我们同样推不出结果来。
5-5乔丹真值悖论
下面这句话是对的,
上面这句话是错的。
这也是一个有名的悖论,可以算纸牌悖论的一种简化形式。“矛盾悖论”、“纸牌悖论”和“乔丹真值悖论”基本属于同一类型。
5-6“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互为因果的循环推理本身无法自我解脱,需要实际的考证,如考古学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等,才能打破这一循环。
它里面也隐含着一个不相容的前提假设:“鸡是由蛋孵化出来的,蛋又是由鸡生出来的。”单独来看都符合日常观察,但合在一起却是一对不自洽的假设。
5-7 “上帝和石头”
“如果说上帝是万能的,他能否创造一块他举不起来的大石头?”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悖论。如果说能,上帝遇到一块“他举不起来的大石头”,说明他不是万能;如果说不能,同样说明他不是万能。这是用结论来责难前提。
这个“全能者悖论”的另一种表达方法是:“全能的创造者可以创造出比他更了不起的事物吗?”
5-8“你会杀掉我”
这个故事有几个版本。大意是说:一伙强盗抓住了一个商人,强盗头目对商人说:“你说我会不会杀掉你,如果说对了,我就把你放了;如果说错了,我就杀掉你。”商人一想,说:“你会杀掉我。”于是强盗把他放了。
推理一下:如果强盗把商人杀了,他的话无疑是对的,应该放人;如果放人,商人的话就是错的,应该杀掉,又回到前面的推理,这是一个悖论。聪明的商人找到的答案使强盗的前提互不相容。
5-9“你会吃掉我的孩子”
这个例子与上面的例子逻辑同构。
一条鳄鱼抢走了一个小孩,它对孩子的母亲说:“我会不会吃掉你的小孩?答对了,孩子还给你;答错了,我就吃了他。”我们已经知道了母亲的答案:“你会吃掉我的孩子。”
5-10两小儿辩日
这是《列子》里的一则寓言:孔子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说:“日出时,太阳距离我们近,中午距离我们远。因为日出时太阳大得像车轮,中午小得像盘子。这不正是近大远小吗?”另一个却说:“日出时,太阳距离我们远,中午距离我们近。因为日出时我们不觉得热,中午却非常热。这不是近热远凉吗?”孔子不能答。
这是今天的一个科学常识问题,但两千多年前的人并不知道。从逻辑上看,这里有“近大远小”、“近热远凉”两个测度的标准。在回答问题以前,应该搞清楚哪个标准更准确,或者都不准确。
5-11爱瓦梯尔应不应该付学费
传说古希腊人爱瓦梯尔(Eulathlus)向普洛太哥拉斯学习辩术(另有一说是学习法律)。他们的约定是:爱瓦梯尔先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等学成后在第一场辩护胜诉时再付,如果败诉,则学费不必再交。
但是爱瓦梯尔毕业以后,没有担任辩护工作,不打算交另一半学费。
普洛太哥拉斯准备告他,说:“如果我胜诉了,法官会判你付我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约定你还是要付我学费。总之要付。”。爱瓦梯尔则说:“如果我胜诉,法官也会判我不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按照约定我也不必付另一半的学费。总之不付。”(见王九逵《逻辑与数学思维》)
这个问题反过来看,逻辑上也同样成立。如果爱瓦梯尔先说:“如果你告我,我就可以不付学费了。”普洛太哥拉斯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反驳。如此争论下去不可能有结果。
这里的问题就是他们双方都默认“约定”和“判决”可以同时而且等效地来解决他们的纠纷,这是他们共同的前提。从逻辑上化解它们的办法就是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最终裁决。
5-12梵学者的“预言”
和上面的例子完全类似,这是一个梵学者(印度的预言家)的女儿用悖论来为难她的父亲的故事。
女儿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压在水晶球的下面。然后对父亲说:纸上写的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你预言会发生就写“是”,反之就写“不”。
梵学者写下他的预言“是”,女儿拿出水晶球下面的纸,念到:“你将写一个‘不’字。”学者错了。实际上,他写个“不”字,也会错,因为预言已经发生了。
女儿的“不”有两重含义,它一方面与字面上的“是”相反,另一方面与实际上的“不”相反,双重标准。由于没有事先界定,梵学者也可以反过来和他的女儿作无限的争论。
5-13人们常说的“吃亏是福”
假设有A和B两个人,若A吃亏,则B没有吃亏,那么A显然就有福,B相对A就没有福了。那么B相对A就吃亏了,所以B吃亏有福,那么A就相对B就没福了,然后将无限延续下去。反之亦然。
6-1阿雷斯(Allais)悖论
下面两个式代表你将获得的收入,X是一个不定的量,你将选择哪一个,S1还是S2?
(1)S1=0·9X+$100,000
(2)S2=0·89X+$250,000
显然,最好的选择取决于X是多少。
当X=$15,000,000,S1=S2=$13,600,000
当X〉$15,000,000,S1〉S2
当X〈$15,000,000,S1〈S2
这个悖论对决策理论有较大影响。
6-2纽卡(Newcombs)悖论
这也是决策理论中的一个。有两个盒子A和B放在桌子上:
A是透明的,可以看见里面有$1,000,
B是不透明的,上面写着或者是$1,000,000,或者是0。
你可以在下面的两种选择中,只能取一个(1)或(2):
(1)只选择B
(2)A和B两个都选
你会作出什么选择?
有一个教授曾经作过一个实验:他让1000个学生选,其中999个学生选择了(2),只有1个学生选择了(1)。而这999个学生每人只获得$1,000,而那1个学生却获得了$1,000,000。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教授事先已经作了预测,并作出这样的安排:
如果选(2)B盒子里就不放任何一分钱,
如果选择(1)B盒子里就放$1,000,000。
而这个教授的预测只有千分之一的失误。如果你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重新再选,会选哪一项。注意,这一回,教授可能又作出了新的预测。
6-3谷“堆”的定义
如果1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2粒谷子落地不能形成谷堆,3粒谷子落地也不能形成谷堆,依此类推,无论多少粒谷子落地都不能形成谷堆。
从真实的前提出发,用可以接受的推理,但结论则是明显错误的。它说明定义“堆”缺少明确的边界。它不同于三段论式的多前提推理,在一个前提的连续积累中形成悖论。从没有堆到有堆中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解决它的办法就是引进一个模糊的“类”。
这是连锁(Sorites)悖论中的一个例子,归功于古希腊人Eubulides,后来的怀疑论者不承认它是知识。“soros”在希腊语里就是“堆”的意思。最初是一个游戏:你可以把1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你可以把2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你可以把3粒谷子说成是堆吗?不能。但是你迟早会承认一个谷堆的存在,你从哪里区分他们?
它的逻辑结构:
1粒谷子不是堆,
如果1粒谷子不是堆,那么,2粒谷子也不是堆
如果2粒谷子不是堆,那么,3粒谷子也不是堆
……
如果99999粒谷子不是堆,那么,1000****粒谷子也不是堆
因此,1000****粒谷子不是堆。
按照这个结构,无堆与有堆、贫与富、小与大、少与多都曾是古希腊人争论的
话题(见《不列颠百科全书》)。
6-4秃头的定义
这也是连锁悖论中的一例,和上面的游戏完全一样。最早叫Falakros谜:
你可以把只有1根头发的叫秃头吗?能;你可以把只有2根头发的叫秃头吗?能;你可以把只有3根头发的叫秃头吗?也能。但是你不会把有一万根头发的人叫秃头。你从哪里区分他们?
6-5“一整袋谷子落地没有响声”
在古希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如果1粒谷子落地没有响声,2粒谷子、3粒谷子落地也没有响声,类推下去,1整袋谷子落地也不会有响声。
响声是由振动引起的,1粒谷子落地可能引起的振动太小,人耳听不到,但是用仪器却可以测得出来。而一袋谷子落地引起的振动大,人耳自然就可以听得到了。
应该注意,古希腊辩论家的用意不在于此,他们并不是真的要探讨事实,而是试图找到逻辑演绎与事实的差别。如果承认谷子落地从没有响声到有响声是一个系列,那么其间也会有一个变化的模糊区域。
6-6预料之外的绞刑时间
这个悖论在英语里叫“Paradox of the UnexpectedHanging”;最早从口头传开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一个囚犯在星期六被判刑。法官宣布:“绞刑时间将在下一周七天中的某一天中午进行,但是具体哪一天行刑将在这一天的上午再让你知道。”囚犯分析道:“下周六是最后一天。如果下周五下午我还活着,那么我在下周五下午就知道了下周六中午我一定会被处死。但是这和法官的判决有矛盾,因此我不可能在下周六被绞刑。”那下周五成了最后一天,同理,他不可能在下周五被绞刑,以此类推,他认为在下一个星期四、星期三、星期二、星期一、星期日都不可能被绞刑。因此,法官的判决将无法执行。
这种连锁悖论式的推理并不难理解,法官的判决可以在下个星期六以外的任何一天被执行,囚犯的预期落空。还有一个“预料之外的考试时间悖论”和这个悖论的结构完全一致。
6-7“卵有毛”
惠施曾经与一个辩者辩论过这个题目。辩者说鸡蛋里面有毛,惠施却反对。
辩者说:“如果鸡蛋里没毛,那么孵出来的小鸡怎么身上有毛?”惠施说:“鸡蛋里只有蛋清和蛋黄,没有毛。你什么时候看见过鸡蛋里面有毛了?小鸡身上的毛是小鸡身上的毛,不是鸡蛋里的毛。”但是辩者不能接受。
辩论双方都以“眼见为实”做标准,从而忽视了从没有毛到有毛的转化过程。不知道生物学对此会作出什么解释,从方法上来讲,他们没有界定毛从无到有的界限,似乎都不接受“小鸡身上的毛也可能是鸡蛋里的毛”的模糊区域。
6-8宝塔从有到无
这是哲学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例子。一个宝塔,如果从下面抽走它的砖,一块一块地抽,这是量变。当到达一定的度时,宝塔倒塌了,发生了质变,说明宝塔没有了。我们可以看到一准确的“度”。
但是从上面拿走它的砖,一块一块地抽,这也是量变。直到拿完,宝塔不存在了,发生了质变,但我们就不容易找到从量变到质变中间的一个准确的“度”了。
6-8孪生子佯谬
这是一个与相对论有关的悖论(Twin Paradox)。
爱因斯坦的成就之一,就是引进了一个定律,用C表示恒定的真空光速,把它纳入自然常数之列,作为不可达到的最高临界速度。根据光速恒定,引出了相对论的两个著名的“佯谬”,它们曾经被人嘲讽为相对论的“荒诞无稽”的结论。
“孪生兄弟佯谬”是指以快速运动为参考系的钟,比静止参考系中的钟走得慢。根据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果:一个乘飞船按接近光速的速度在太空旅行的人,当他返回地球的时候,就会比生活在地球上的孪生兄弟年轻。因为他的生物钟,比留在地球上的人要慢。尽管宇宙飞船还远远达不到接近光速的速度。
在190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确立以前,牛顿定律是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条件下的定律,机械自然观统驭着人们的空间想象,因此无法解释这一现象。爱因斯坦关于时间相对论化的概念是崭新的,它取缔了牛顿“绝对时间”的概念,使“绝对运动”概念也失去了立足之地。
故只有仍然保持着绝对时间的概念之人,才会将其称为佯谬——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佯谬。
6-9“会变的尺”
这是相对论引出的另一个“佯谬”:一把快速运动着的尺子,它和静止状态相比,在运动方向上长度缩短。这个问题是从迈克尔逊实验结果提出来的,后来形成了洛仑兹的机械收缩假说。爱因斯坦认为,这种收缩可以用两个参考系之间存在着的相对速度来解释(见聂运伟编著的《相对论的摇篮:爱因斯坦传》)。
6-10夜空为什么是暗的
这是有名的奥伯斯(Olbers,Heinrich Willhelm)悖论:如果空间无限延展,而且星体均匀分布,我们的任何视线都应该碰到起码一颗星球。那么,天空不是应该一直都是明亮的吗?这个结论显然与事实不符。
这个问题早在1610年开普勒就注意到,直到1823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重新提出以后才广泛引起关注。过去有很多的猜测,如宇宙只有有限的星体、星体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星体越远可视光越少,遥远的光还没有到达地球等等。“大爆炸”理论出现以后,宇宙的年龄不是无限的,被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从“大爆炸”开始算起,宇宙距今有一百到两百亿年的历史。年轻的宇宙还没有时间将光充满夜空(《星期日电讯》1997年10月5日)。
7--1水到底是什么形状啊
在解读了"薛定谔的猫''这一著名悖论问题后,便产生了新的一种模式悖论,即水形悖论’。这个悖论带来在科学、哲学等领域内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深远。
‘ 水形悖论’是这么个过程的:有一定量的水,有若干人员想去由实验去证明水的形状。他们肯定会先准备实验器具的。如甲会把水放在一个正方形的杯子里去研究,便会得出水是正方形的形状的结论;如乙会把水放在长方形的器皿中去研究,便会得出水是长方形的形状的结论,依此推理,水的形状的结论会不止如此两种。
其实,我们不难从这个简单而深刻的‘水悖论’中悟出很多道理。即是:他们当中的每个人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对的。因为这是从他们各自的实验轨度得出的各自轨度上研究得出的正确结果。但是,他们的正确结论都是建立在相对的情况下的。也可以这么说,他们的研究结果都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些研究员被这种似是而非的整个现象过程所迷惑诱导了。本质上,水是无形状的。之所以得出各种结论,也是各自造成的。有时候,实验并不一定能得到什么。
由此而断:现象上的正确并非就能代表事物的本质。也许,当人们准备去观察或考究的时候,已经走在背离本质的道路上了。

相关问答
生日悖论的悖论内容
1个回答2024-02-15 09:10
著名的生日悖论 23个人里有两个生日相同的人的几率有多大呢? 居然有50% 问题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或23个以上的人,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要大于50%。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典...
全文
求问什么是悖论?悖论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0-23 08:26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 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 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
全文
生存悖论和生态悖论之间的关系
1个回答2024-05-12 21:55
人是永久的斯芬克斯之谜,它既有社会性,又有动物性;既是"被抛在世界里的"被决定者,又是具有自主选择性的创造者。在人的身上,神性与兽性、灵魂与肉体、无限与有限、理想与现实、被动与主动、崇高与卑微的对立统...
全文
悖论的意思是什么?
3个回答2022-05-19 16:05
悖论指在逻辑上可以推导出互相矛盾之结论,但表面上又能自圆其说的命题或理论体系。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 悖论的成因极为复杂且深刻, 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数学、逻...
全文
悖论啥意思
1个回答2022-12-16 20:50
悖论,亦称为吊诡、诡局或佯谬,是指一种导致矛盾的命题。在逻辑学上指可以同时推导或证明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的理论体系或命题。 悖论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由一个被承认是真的命题为前提,设为B,进行正确的逻辑...
全文
“悖论”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6-25 07:52
悖论就是相互矛盾的结论。对于大部分商业活动来说:1.定价低可以加大竞争力从而增加利润;2.定价低会减少利润。这两个就是悖论。
有名的悖论有哪些?
3个回答2022-08-19 06:53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
全文
什么是“悖论”?
2个回答2022-09-28 23:52
楼上的网友已经给了很好的定义,我就给你说个例子吧: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的广告词是这样写的:“本人的理发技艺十分高超,誉满全城。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我也只给这些人刮脸。我对各位表...
全文
悖论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09-13 14:21
悖论简单来说就是出一个命题,无论怎麼回答,答案都是矛盾的. 例如说"我在说谎"这一个命题,那麼我现在是在说什麽还是说谎话呢?无论你怎麼答,都无法得到正确的答案,答案都是互相矛盾的. 这个就是古代非常经...
全文
命定悖论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3 05:03
命定悖论”或“命运悖论”( Predestination paradox ,命运注定的悖论),又称因果循环( Causal loop 或 Causality loop ),是科幻作品中与时间旅行有关...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