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掷砚的故事是什么?

2023-12-04 12:39

1个回答

闻名遐迩的“文房四宝”之一端砚就产自肇庆。端砚已有135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唐朝时候,端砚就闻名全国了。宋代时,端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因此,历任知府为巴结权贵、讨好上峰,都要向民间工匠和作坊无偿索取比进贡数量多几十倍的砚石,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包拯到任后,翻阅前任文卷,发现上任知州额外征收端砚太多。按朝廷进贡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块。可去年的登记中,写的都是“三十又六方”。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数倍!包拯于是下令:按朝廷规定,进贡之端砚每年只做八块。包拯令出必行,历年来为制砚不堪其苦的砚工们和老百姓的愁眉终于得以舒展了。

包拯在肇庆知端州三年,政绩彪炳,深得民心。端州人民在城内建包公祠纪念他,在鼎湖区砚洲岛建包公庙奉祀他。他在端州任内写有一首言志诗,刻藏于包公祠内。诗曰:“清心为治本,有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食充燕雀喜,草尽兔狐愁。往哲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其意是:廉洁奉公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严守正道是自身的要求。道德品质优秀的人,终究要成为国家的栋梁。要刚毅正直坚贞不屈,像钢铁那样直而不钩。要粮仓充实民康物阜,燕雀喜啾啾。要开荒修渠扩耕地,让狐兔无处而发愁。历代圣哲给我留下了宝贵的训示,我决不会给后人留下愧与羞!

包拯在端州确实做到了两袖清风。离任时,就连他平时在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造册上交了。

相传包拯离开端州的那天,当船行至西江羚羊峡时,忽然狂风大作,乌云满天,波浪翻滚,船只不能前行,包公大惊,立即命随从仔细搜查船舱,看是否有非分之物。随从知道包拯的脾气,赶忙拿出一块用黄布包着的东西,战战兢兢地双手送到包拯的面前,说是肇庆市父老临别时赠送以表心意的,包拯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方雕刻精致的端溪名砚。他虽然十分喜爱,但心想:这是端州人民的宝贝,我不能带走。于是二话没说便把它扔进汹涌澎湃的西江。

说也惊奇,江面立即风平浪静,阳光普照。在包拯掷砚的地方,慢慢地升起了一片绿洲,后人称它为“砚洲”。

相关问答
包拯掷砚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0 23:43
闻名遐迩的“文房四宝”之一端砚就产自肇庆。端砚已有135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唐朝时候,端砚就闻名全国了。宋代时,端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因此,历任...
全文
包拯掷砚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3 06:40
闻名遐迩的“文房四宝”之一端砚就产自肇庆。端砚已有135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唐朝时候,端砚就闻名全国了。宋代时,端砚是朝廷钦定的贡品,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因此,历...
全文
有人说包拯的名子叫包龙图也叫包拯也叫包文拯对吗?
1个回答2022-10-10 17:40
包拯是名字其余是官号与别名。
有人说包拯的名子叫包龙图也叫包拯也叫包文拯对吗?
1个回答2023-04-25 17:20
包文拯(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4日)名文正,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肥东),即包拯。包龙图是别名,都是指包拯。
小包拯审蛋--包拯
1个回答2023-11-12 02:10
包拯,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和敬佩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严峻,有许多佳话流传于世。 公元 999 年,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今属安徽省)。他十岁那年,有一天和姐姐一块儿到花园里游玩。游兴...
全文
求关包拯包青天所有的电视剧和小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14:14
就知道电视剧了 《包青天》何家劲饰演展昭 《七侠五义》焦恩俊 饰演展昭 《新七侠五义》寇占文饰演展昭 《三侠五义》寻峰饰演展昭 《新包青天》吕良伟饰演展昭 《包公出巡》10年后的焦恩俊饰演展昭(...
全文
包包拯二三事
1个回答2024-01-23 21:33
你是想问这篇文章的翻译吗 还是单纯的想了解一下包拯 追问:恩,包拯二三事,翻译。 追答:
白面书生包拯到底经历了什么,是如何变成现在的包黑子的?
1个回答2024-03-17 19:21
一提到包拯,大家就会想到他黑着一张脸。额头上带着一个小月牙,但在历史上,包拯其实就是一个白面书生,那如何变成现在的包黑子? 根据历史记载,黑脸代表刚正不阿,清正廉明。包拯额头上的月牙是为他制...
全文
包拯是哪里人?
1个回答2023-02-18 08:09
包拯是安徽合肥人,他的墓就在合肥,并且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也还有包公祠。
关于包拯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7 10:07
形容包青天的成语有:两袖清风、铁面无私、大公无私、爱民如子、嫉恶如仇等。 1、两袖清风 释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现多数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出自:元·陈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