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语言有什么特点?

2023-12-04 06:41

1个回答
  雕塑语言的基本内容

  雕塑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凡是造形艺术,它的特点都是综合性的,不只是一两个因素。这里只说说雕塑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或雕塑美的特点在什么地方。

  油画在平面上表现空间、立体、形象,主要用色彩打动人,特别是十九世纪的油画,那色彩简直象魔术一样。搞造形艺术一般都有两个阶段:一开始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来模仿,再现客观因素,这是造形的最基本的因素;到第二阶段,这些手段已成为思想、感情的体现。这时线条、色彩、形体,已经不仅仅是客观对象的特点,而且成了一种韵律、一种旋律,象交响乐一样给人以优雅、热情、崇高或者潇洒、沉郁等感觉。举个例子,线条,开始是事物的轮廓,后来就成了作者自己对事物的情感的表现了,色彩也是这样。雕塑也是这样,最简单的特点它是一个立体,一个物体占有一定空间,这是雕塑的基本概念。但有体积,占有空间不一定是雕塑艺术,一定要使体积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才会形成雕塑艺术。搞雕塑的人所体会所感动的是占有一定空间的体积的变化,对这种东西非常敏感。音乐家对现实的音响要非常敏感。画家对色彩要高度敏感。雕塑家要对体积和形体变化有高度的敏感,要善于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要强调体积感。罗丹说,雕塑家一切都要在空间中思考。一张纸也有一定体积,有它的长宽高,但它没有体积感,你感觉不到它体积的力量。要用体积来说话,就要加强体积感,要使人感觉到它的体积。一个立方体正面对观众,你只能看到一个面,而看不到体积,要使大家产生体积感,就要选择一个角度,使大家看到三个面,就有体积的感觉了。雕塑家要善于组织体积,使它形成某种力量,某种感觉,某种韵律;要使体积组合得有对比,而且很强烈。他们常说,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就是要使体积有变化。到近代的立体派,将各种三角的、五棱的、圆的、扁的、方的、长的、尖的,配合一起,形成特殊的韵律。当然从西方传统来说雕塑离不开人体的表现。近代的雕刻家将人体归结为各种各样的、明确的、很有对比的体积加以表现。

  罗丹曾对葛赛尔说过“希腊雕塑是四个面,文艺复兴的雕塑是两个面。这个话,是一个艺术家说明雕塑家的体会时用的一个例子,不可能包括希腊和文艺复兴所有雕塑的特点。古希腊菲迪阿斯雕的雕像是四个面,重心在一脚,另一只脚是“稍息”的状态,两个膝盖是一前一后,组成一个面;盆骨转向相反方向,又是一个面;胸部又向转回方向转动成为一个面;头侧向另一方,是第四个面。这样,表现的是一种很稳定,很有信心,很舒展,很昂然的感觉。动作的转折很小,很微妙、很协调,表现希腊黄金时代稳定、含蓄、很有力量、很有信心的情绪。文艺复兴是两个面。米开朗基罗有个雕塑叫《挣扎的奴隶》。米开朗基罗当过卫戌司令,吃了败仗而逃走,教皇令他限期回来。回来后,教皇命令他为自己修坟墓。教皇是反动势力,米开朗基罗是市民阶级的代表,是革命的,他感到非常屈辱,所以,他所做的装饰性的雕像充分反映了他的反抗和愤慨情绪。人们说他的作品体现了“巨人的悲剧”。恩格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评价非常高,把他们比作人类历史上的“巨人”,并说“给现代资产阶级统治打下基础的人物,决不受资产阶级的局限①”。米开朗基罗就是这种“巨人”的代表之一。他是政治活动家,能打仗,又是画家、诗人,还搞雕塑、建筑。《奴隶》的姿势是这样的,一腿挺立,一腿上抬,形成一个大面,整个身子剧烈扭转,形成了另一个大面(表演),和希腊的四个面完全不同。这里表现了强烈的扭曲、强烈的挣扎和强烈的对比,和四个面的那种缓慢的、有节奏的、舒展的感觉完全不同,这激烈的扭曲,完全是一种悲剧性的表达。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雕塑家是如何表达内容、主题的,如何观察生活的,雕塑美的特点是从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对希腊艺术,我们可以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去体会,可以从瓶画、彩绘、红陶、黑陶去评价。对于雕塑则要从体积的变化,面的变化,从人体体积的转折,转折的韵律来体会一种情绪、一种思想甚至去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这是很本质、很重要的。这就是雕塑的语言,这才是雕塑家所观察的和所表现的世界。一般人对雕塑的特点感觉可能不那么突出,但在艺术实践中,就是在中国,这一点也是非常讲究的。如京剧中的将军出台亮相,先来个丁字步,然后两手平举齐胸来一个“云手”的动作,形成十分剽悍、挺拔的体积对比,丁字步从正面看是一个纵深的面,而“云手”是向横宽开展的面。这样就形成了两种体积的对比,显出一种力量来。在理论上虽然没有这样总结,但实际上早就注意了。大家也都觉得这样好看一点,有变化一点,情绪表达得充分一点,这实际上是一种雕塑语言。就是说,用体积的对比、转折、变化来形成一种韵律,表达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雕塑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更加概括了。如果说罗丹还是从人体体积的大的转折来体会的话,那么到后来,则把体积的因素孤立起来,强调到绝对的地步,把世界上的一切形体纯粹归纳为明确的几何体,长的、方的、圆的、扁的等等,雕塑家按他的主观感觉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他自己的情绪、情调和表达方式。这就是塞尚以后的立体主义艺术。英国的雕塑家亨利.摩尔把这种理论高度发展了。他不表现具体形体,而是把大山、大块的体积、大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组合在一起,谁也说不上来是人,还是马、是兽,但它能使人感到谐调,使人感到一种情绪。现代派的雕塑,是纯雕塑的发展,在某种情况下,它也不见得完全不可取,也不见得完全是反动思想的表现。有些艺术家在他对自己的艺术形式、艺术语言长期体会以后,产生了一种高度的敏感,已经不需要借助文学性、故事性的情节,这种情况搞专业的同志都有可以体会。我国绘画发展到扬州八怪,几笔就能表现那么潇洒,那么冷漠的情绪,不象宋代画,什么是山,什么是树,描写得那么细致,而是只要那么几笔就把山和树的基本韵律表现出来 了。雕塑也有这个情况,只要把基本韵律表现出来就行了,用不着把对象描绘得那么具体。所以,现代派的雕塑有它合理的一面。当然,我们的艺术是为人民的,要使大多数人看得懂,但是也不能因为照顾大多数人的欣赏水平就否定它。这好像书法,懂得书法艺术的人不光看文字的内容, 而是看它只要几笔就能把一种情感表达出来。不能因此就说它纯粹是形式。这里有个欣赏角度不同的问题。譬如现代派的建筑,直线很多,很枯燥,雕塑家就放上一个变化的三角形的体积,来把直线打破,使人感觉到这个变化,觉得非有这种体积放上去看了才舒服、才有生气。不是说雕塑发展非得这样不可,也不是说这就是最好,但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雕塑语言的一种
相关问答
雕塑公园有什么雕塑
1个回答2024-03-04 16:09
一般的雕塑公园的雕塑很多的,有很多的种类。呈现百花齐放相互争艳的状态。具象、抽象等等好多。这里面有形式美感的,有人文背景的等等。
雕塑的塑的四字词语
1个回答2024-03-13 05:06
  1、木雕泥塑   mù diāo ní sù   【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两班文武,如泥塑木雕,无人敢应。” ...
全文
雕塑的雕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5:12
雕的成语 : 雕梁画栋、 雕栏玉砌、 雕虫小技、 一箭双雕、 精雕细刻、 朽木不可雕、 雕心刻肾、 雕虫篆刻、 画卵雕薪、 雕蚶镂蛤、 雕肝琢膂、 雕心雁爪、 燕雀岂知雕鹗志、 雕梁绣柱、 雕章琢...
全文
塑的成语(不要木雕泥塑,泥塑木雕)
1个回答2024-01-24 16:52
只有你不要的那2个,没有别的 木雕泥塑 mù diāo ní sù [释义]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
全文
雕塑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1 03:50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出来的,具有一定寓意或象征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都称为雕塑。再再具体点说...
全文
什么是雕塑
3个回答2023-10-19 09:37
             雕塑                [ diāo sù ]     渗搏迹          生词本      丛并        基本释义     银数  详细释义 ...
全文
雕塑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2:29
一位雕塑家用石头雕了一只鹰,鹰雕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哲学家见了,问:“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我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
全文
大地之子雕塑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1-27 20:12
大地之子雕塑建筑的由来是因为设计师为了唤醒公众对于地球的环保意识,象征着人类和雕塑一样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它孕育了我们,人类也在地球的怀抱中生长。
雕塑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8 03:19
一位雕塑家用石头雕了一只鹰,鹰雕得栩栩如生,好像真的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一样。哲学家见了,问:“你是怎样把石头雕得飞起来的?”雕塑家回答道:“其实,这只高飞的鹰本来就在那里,我只不过把石头中多余的边边角角...
全文
中国古代雕塑
1个回答2024-02-04 17:08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如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魏晋雕塑的健朗和潇洒,唐宋的丰富、端丽等。...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