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只会普通话,不会讲方言引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2023-12-03 20:50

学校都在说普通话,方言都渐渐忘记了。。
5个回答
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方言,这个真的第一次听说,可以说现在说有的学在学校讲的都是普通话,但是孩子与父母,亲戚朋友,邻居街坊讲的也是普通话吗。这个有两种情况,1是这个孩子不怎么爱说话,在学校与老师交流逼不得已要讲话,但是讲的都是考试教的普通话,再加上父母不怎么与孩子太多的交流,慢慢的形成了只会讲普通话。2是外在原因,在学校考试让学生一定要讲普通话,同学之间交流也是普通话,孩子把这说普通话当成了也是学习任务的一种,然而呢父母呢,也是要孩子也讲普通话,先不管父母要孩子讲普通话的原因,就这样孩子天天说的都是普通话,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只会讲普通话了。我说呢,普通话这个没说的,一定得会而且还要讲的顺溜,但是孩子也不能把方言忘了,行为孩子不能总在讲普通话的地方呆着,她的故乡他终是要回的,平常也会回的,不会讲方言,那多显得不自在,我觉得方言不能不会。
我自己长这么大就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方言,我没觉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会讲方言的好处不少,但最重要的是首先普通话真的要讲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不说,仅汉民族方言就数不胜数,而每一种方言就代表了一种不同于别人的文化,试想如果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文化,我们将是怎样一个“大文化人”。
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掌握太多,更何况术业有专攻,我们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基于此更多人可以共用的普通话的存在和学习掌握就十分必要,这是第一要,同理,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还有很多民族,联合国确定了世界五大语言,就是为了大家能更好更方便的沟通;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说很多方言,很有趣感觉也很聪明,很多时候还很有亲和力,能很快拉进与说这种方言的人的距离,好处不少,但有这种能力的人还是很少的,应该是有一定的天赋,你一定努力教过孩子无果,所以有些担忧,大可不必,有些时候有些孩子有这方面能力但来的慢,你要耐心,但有些人真没有这能力,但不必担忧,我这么大就会说普通话,但我说的好着呢,不仅声音好,语速合适,有条理,讲得清,还很亲切,,大家都说好听,很愿意听我说话,为我赢得了更多客户高……,所以我很愿意把我的经历分享给你,希望你释然,最后祝你及家人幸福快乐
就目前来看,年轻人不说方言是趋势,但并不意味着方言的消失。而地域方言失去了年轻人这样一个阵营,更多的是意味着年轻人失去了一个“标签”,并不意味着失去了方言这一文化符号。
要知道,年轻人不说方言,仅仅是弱化了方言的实用属性,而并非让方言失去了文化属性。
所以,题主所疑虑的地域方言的消失意味着“失去很多”,不知道具体指什么。
我尝试着按照题主的思路,进行展开:
1、地域方言在使用上(口语)确确实实在逐渐的消失。
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轻人对待方言的消极心里。
2012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045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95.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存在怯于说方言的年轻人,37.1%的人表示身边能说纯正方言的年轻人已经不多。调查中,排名第一的原因是“不自信,觉得家乡话土”(63.9%),其次是“虚荣心作祟”(54.5%),排在第三位的是“觉得家乡话难听”(50.9%)。另有48.7%的人选择“不愿意让周围人知道自己来自哪里”。
虽然以上的调查样本不大,但所反映出的数据却非常“醒目”
语言的最大实用价值在于“沟通”,所以,在语言中通常会存在一种权威语码,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在心理上认同权威语码。当前,由于升学、求职、做生意、与非本地人交流基本都需要普通话,所以普通话的权威语码地位被不断强调和提升。即,在语言的使用上,方言逐渐在被普通话所替代。换句话说,随着各个地方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人口流动的频繁,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使用普通话,而不再使用方言,甚至不去学方言,方言在这个层面上确确实实在逐渐的消失
1.推广普通话之后,家里面亲戚小孩子很多不会说方言也不肯说,只会听,以后都没什么人说方言了。
2.大多数时候不是不肯说方言,而是觉得普通话很顺口,方言绕的很,就好像慢慢穿过一条胡同就可以到家,偏偏要故意绕一大圈。
3.语言本来就一直在变化的。方言也是,我老家的方言,有些方言词已经渐渐消失了。
4.环境所致,小孩子一天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学校,学校都是说普通话的,,然后回到家,首先辅导作业,你可以想想用方言念课文?然后出去玩,带着孩子去餐厅游乐场,又是全程普通话,能有多少时间让孩子们接受方言的。
耳濡目染,电视剧,电影,新闻等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成为最流行,最标准的交流工具,小孩子,自然是更倾向于说普通话。小孩子学习能力强,只要有心,用不了多久方言的痕迹清除掉。
5.我们成年人一般只能识别出一两种语言(几十个音),能识别出5种以上语言的人就凤毛麟角了,但是,新生儿的语言中枢功能非常强大,能识别出全世界所有的语言(大约400个音)。
只是,由于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通常只处于单语言环境中,最后逐渐丧失了对其他语言的识别能力,只能对单一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做出反应。
如果孩子处于两种语言甚至多种语言的环境中,他们就能保留更多识别不同音的能力,为将来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基础。
6.在宝宝小的时候,如果经常接触两种语言,那么在他们的大脑中会产生两个不同的“电路”,分别对两种语言产生反应,而大脑中这种不同的反应以及两个“电路”之间的来回转换,能让宝宝的注意力、记忆力、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7.当今流动人口与日俱增,方言沟通起来有些问题,要么是听不懂,要么是有些土气,还有便是外来者的标志,所以自觉不自觉的就改变了。
8.利则方便沟通,但是对于有本民族语言的,是个不小的冲击,应当加以保护。比如少数民族学校,就是让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民族语言。
这是现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甚至很多年轻人也不会讲方言,或者对方言知道的越来越少。
方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智慧。我们不应该放弃方言。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很多人都意识到这点,开始举办或者参加各种方言活动,激发人们保护并传承方言的意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小孩子会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方言也将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相关问答
小孩子只会普通话,不会讲方言引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1个回答2024-01-25 23:27
只会讲普通话,不会讲方言,这个真的第一次听说,可以说现在说有的学在学校讲的都是普通话,但是孩子与父母,亲戚朋友,邻居街坊讲的也是普通话吗。这个有两种情况,1是这个孩子不怎么爱说话,在学校与老师交...
全文
十九岁南生爱上三十五岁女老师引争议
1个回答2024-01-24 02:09
爱情本来就不分年龄和性别,只取绝于彼此之间的感情。所以,我觉得只要爱就会有飞蛾扑火。
最有争议的卡通人物都有谁?
1个回答2022-09-30 02:36
雅典娜、星矢?
《风起洛阳》评分引争议,引发争议的原因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3-23 10:47
《风起洛阳》在没有播出的时候就被打了低分,主要原因是主演的一些黑粉恶意低评。这部剧原定是八点开播,后来因特殊原因延后的一小时,但是在八点的未播剧的时候已经有人在豆瓣恶意的打一星差评,批评演员演技和故事...
全文
富二代炫富引争议 他是谁为什么这么有钱
1个回答2024-03-03 17:31
都是为有钱的 父母闹的,富二 代炫的是爹妈 本人却是玩世不公 的负面形象,
张韶涵唱《阿刁》为何引来了争议?
1个回答2023-08-08 02:00
好有负能量。
《你好星期六》首播争议大,引起争议的地方是什么?
3个回答2022-11-27 07:29
你好,星期六首播综艺大,首先是换掉了快乐家族大部分人员新增的主持却没有什么笑点,而且虚拟主持也让人觉得非常的不适应内容,没有原先的好看。
如果发生战争了,咱普通老百姓怎么办
1个回答2023-02-14 12:47
啦啦啦啦啦黑猫警长
《平安经》为什么会引发争议?
3个回答2022-09-23 15:05
原本表达的祝福是好的,但是因为身份而体现出来的表达方式不对
奢侈品的宣传片这么接地气,是故意要引起争议吗?
1个回答2024-02-12 16:17
我认为不是,Dior大力推动集团收益增长,马鞍包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