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关于庄子的寓言故事

2023-12-02 23:58

1个回答
1、望洋兴叹。

(1)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庄子《庄子·秋水》

(2)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3)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

(1)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

(2)译文: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3)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

(1)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庄子《庄子·让王》

(2)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3)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相关问答
有关庄子的寓言故事的翻译 (越多越好)
1个回答2024-01-24 20:02
建议去看一本书《美和自由的人生——庄子寓言新解》
庄子借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1-23 15:07
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槐凳物,要主动探究事理,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的内在价值。 相关要点:惠子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
全文
《庄子》以寓言说理的有
1个回答2024-02-27 20:46
B C D 解析: 《庄子》以寓言说理:庄周梦蝶、庖丁解牛、螳臂当车等。
庄子寓言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2-26 12:06
1.想象奇前拆橡幻谲诡. 2.人慧旁物形象刻画出神入化. 3.具体形象描写细腻御前逼真. 4.谐趣和讥刺横生.
庄子寓言的特点
1个回答2024-03-01 17:30
1.想象奇幻谲诡。 2.人物形象刻画出神入化。 3.具体形象描写细腻逼真。 4.谐趣和讥刺横生。
《庄子》 中的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22:23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
全文
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2:16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
全文
庄子寓言
1个回答2024-02-21 16:55
望洋兴叹 枯鱼之肆(可能这个比较符合你)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
全文
庄子的寓言原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9 15:35
《庄子》书杂篇就有一篇叫《寓言》,清楚地解释了什么是寓言。 他的意思是,因为大家都有门户之见,我说我的看法你听不进去,所以我就假托孔子,尧舜等古人的嘴来说出我的意思。这跟后来的用故事来讲道理的寓言的...
全文
庄子寓言濠梁之上寓意 庄子寓言濠梁之上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8 10:10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寓意: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整个文章中庄子与惠子之辩以鱼之乐展开。 2、濠梁之上,汉语成语,拼音是háo liáng ...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