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被西方解读为孔融作秀,美国人为何不理解礼让?

2023-12-02 22:28

4个回答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公平,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相信个人的力量足够改变整个社会。同时他们还追求平等和自由
在他们眼中,只有做到绝对的公平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分梨的事情同样发生在美国家庭中,除非是孩子们自己主动要求选择小的那一个,否则他们会把梨子切成等份,然后平均地分给每一个孩子,表示自己的一视同仁,教导孩子们要公平。
所以这样的中国礼仪在美国人的眼中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中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谦让,而西方人更讲究先到先得的思想。
因为历史文化不同。中国崇尚礼让,西方追求自我。他们觉得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自由和不该被约束,所以他们的世界里自己是最重要的。别人都是陪衬。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这个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被收入在小学教科书中,并且形成了“孔融让梨”的成语,孔融的这种行为也成为了家长和老师教导小孩的范本,教导小孩子从小懂得谦让。总体来说,孔融让梨是一个含有褒义的典故。

可是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到美国时,其内涵却被美国人另类解读,他们并不认同这种所谓谦让的行为,反而认为这是小孩子在作秀,其所倡导的价值观也是虚假的。那么为什么同样一个典故在不同的国家会引起完全相反的两种解读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


孔融让梨典故始末

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曲阜人。他自小聪明机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小小年纪就已攻读名家诗赋,并且十分注重礼节,因此父母和其他长辈特别喜爱孔融。在他四岁那年,有一天,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带回家,洗干净盛上桌后,特意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递给了孔融。父亲以为孔融会很开心,谁料,孔融竟摇摇头,拒绝了父亲,转而从盘中拣了最小的梨子吃。

父亲十分不解,问孔融为什么这样做。孔融拿着梨子看着父亲认真地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那个大的梨应该留给哥哥吃。”父亲闻言十分高兴,叫来了家中所有的孩子,当众表扬了孔融。这件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曲阜,而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作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孔融让梨在中国的理解

一个只有四岁的小孩子,尚且知道长幼有序,虽然自己深受父母喜爱,甚至比兄长的名声还大,但是他还能保持一颗恭敬谦卑的心,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懂得谦让。这个故事之所以带上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是与中国传统的道德礼教和道德倡导以及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爱。爱人、爱己、爱国家、爱生命、爱万物。因为有爱,才有敬畏。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最注重长幼尊卑有序,因此谦和、懂礼成为了每个家庭教导子女的范本,这种典故也就顺利地在中国文化中流传下来。

与此类似的典故还有六尺巷的故事。两家人为了争房子之间的空地,拼命向外扩充地界,家人甚至修书一封远寄千里到宅主傅以渐的手上。可傅以渐看过信后提笔淡淡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收到回信后,默默将墙向后移了三尺,邻居见状也很惭愧,也向后移了三尺,从此两家之间就有了一道六尺巷。六尺巷也同样成为礼让谦和的代名词。

孔融让梨在美国人眼中的扭曲理解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公平,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相信个人的力量足够改变整个社会。同时他们还追求平等和自由。从如今疫情时期美国人对人身自由的极致追求中就可见一斑。

在他们眼中,只有做到绝对的公平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分梨的事情同样发生在美国家庭中,除非是孩子们自己主动要求选择小的那一个,否则他们会把梨子切成等份,然后平均地分给每一个孩子,表示自己的一视同仁,教导孩子们要公平。

而且他们并不会允许其中某一个孩子进行水果的分配。因为无论哪一个孩子进行分配,都会使其他孩子心生不满,而且让一个四岁的孩子分离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选择。这件本该由家长公平地完成的事情却推给了一个四岁的孩子,这无疑是一种责任的推卸。

即使抛除了让孩子分配这件事本身的“不公平”,美国人本身的价值观也是不赞同这件事的。他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假设孔融本身很喜欢吃梨,并且内心也想要拿到最大的梨,那么孔融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虚伪、隐藏自己内心真实欲望的一种虚假行为,因此不可取。

如果孔融本身根本就不喜欢吃梨,那他的这种行为就根本与谦卑礼让无关,只不过是找了一个堂而皇之,甚至令世人所大为称赞的理由将自己原本就不喜欢的东西推给了别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美国人之所以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孔融让梨的典故进行扭曲理解,实际上是因为美国固有的文化背景没有谦让的文化价值观。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将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偿分享给其他人,他们觉得这种行为不仅做作,而且十分虚伪。

孔融让梨在中国的现代意义

虽然中美两国对孔融让梨的典故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但是在中国自古以来谦和礼让的文化背景下,孔融让梨始终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所推崇的“让”,并不是完全不顾及自己,毫无原则的“让”,而是在自己可接受范围内,对一些不涉及原则问题的事情礼让。

孔融让梨究其根本是探究得失的问题。这个典故中,看似孔融失去了最大的例子,好像吃了亏,但是他收获的是家人的和睦相处,是大人们的赞赏以及后人的称赞和学习。由此可见,孔融得到的远比他失去的要宝贵的多。

中国有句古话叫:“吃亏是福”。很多年轻人都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因为我们受眼界狭隘的影响,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在眼前得失背后所蕴含的根本,而这根本,往往就是我们穷极一生想要得到却怎么也得不到的事物。孔融让梨,不仅是代表着中华文化倡导的礼教,更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我们不能说哪个一定是对,哪个一定是错的,因为每一种观点背后都是本国文化和传统所支撑的,都是他们各自信奉为真理的价值观所作出的判断。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在两种冲突的观念中找到符合我们现代中国的价值观。透过表象看内涵,挖掘出这则寓言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智慧。

相关问答
孔融让梨,孔融是几岁
1个回答2024-02-07 14:47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
全文
听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你想对孔融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1-19 03:16
......你太虚伪了,才几岁就这么会装= = 其实后来孔融成了大官,守城时为彰显其文人风度,每日饮酒不管城防俗务,等到城破之后抛下妻儿自己先逃命,结果自己幸存,妻儿遇难→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你想对孔融让梨中的孔融说什么,长一点
1个回答2023-08-18 20:22
'哭泣离婚率
孔融让梨对孔融公平吗
1个回答2024-04-03 05:42
         我个人认为是公平的,并且并不认为孔融是在作秀。试问一下,孔融让梨才四岁啊,一个四岁的小孩能会作秀吗?          个人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所有的公平只是对于人类自...
全文
孔融让梨,当时孔融年龄是几岁?
1个回答2024-02-15 05:34
当时孔融年龄是4岁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遵守公序良俗。...
全文
在孔融让梨中我想对孔融说什么?
4个回答2022-09-07 22:43
你这种精神是令我值得学习的
孔融让梨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5-02 23:22
孔融,字文举,东汉曲阜人。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
全文
孔融让梨
2个回答2022-11-24 15:47
孔融有兄弟七个人,孔融是老六。小的时候就知道自然的道理了。当他四岁的时候,在一次与兄弟们吃梨的时候他拿了一个小的,大人问为什么,他说,我是小的当然就应该吃小的了。因为这件事。他们一家人都感到奇怪 ..
从孔融分梨的故事中我学到了
1个回答2024-01-18 17:44
 从中我学到了谦让。[孔融让梨 ]
孔融让梨的故事原文
1个回答2024-02-04 18:57
  1、原文: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橘余薯小儿,法当取小者。   2、孔融小时...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