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侃惜谷文言文

2023-12-02 20:40

1个回答

1. 陶侃惜谷的古文翻译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

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2. 帮我翻译《淘侃惜谷》(文章)

原文

陶侃尝⑴出游,见人持⑵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⑶?”人云:“行道所见,聊⑷取之耳⑸。”侃大怒诘曰:“汝⑹既不田⑺,而戏贼⑻人稻!”执⑼而鞭⑽之。,是以⑾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晋书·陶侃传》)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编辑本段注释

⑴ 尝:曾经 ⑵ 持:拿着 ⑶ 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为:做;何:什么。 ⑷ 聊:随便 陶侃

⑸ 耳:罢了 ⑹ 汝:你 ⑺ 田:名词作动词,种田 ⑻ 贼:损害,伤害 ⑼ 执:捉拿 ⑽ 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⑾ 是以:因此 (12)耳:罢了 (13)足:丰衣足食

哲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3. 陶侃惜谷 文言文 字词解释和全篇翻译

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这个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陶侃(听了)大怒道:“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因此,(他管辖的地方)老百姓对农田种植(更加)勤劳,(粮食年年丰收),家家殷实,人人富足。

我的这个版本里没有诘字,要是加进去的话应该是责备质问的意思。

根据:

诘,责也。——《广雅》

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

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4. 《陶侃检厉》和《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陶侃检厉》译文如下: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

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

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

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译文如下: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

(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检厉》全文如下: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陶侃惜谷》全文如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5. 求文言文 的翻译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端坐,检查管理没有遗漏,没有稍稍的闲适。

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的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听不到你的美名,这是自暴自弃。”。

6. 陶侃惜谷 的原文和译文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7. 陶侃惜谷 文言文 字词解释和全篇翻译

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

陶侃问(他):“(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这个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陶侃(听了)大怒道:“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

因此,(他管辖的地方)老百姓对农田种植(更加)勤劳,(粮食年年丰收),家家殷实,人人富足。 我的这个版本里没有诘字,要是加进去的话应该是责备质问的意思。

根据: 诘,责也。——《广雅》 诘奸慝。

——《左传·昭公十四年》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 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相关问答
陶侃惜谷中陶侃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17 01:46
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
全文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08 09:57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特点。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15 01:26
尝(曾经 ) 田( 耕作) 贼( 伤害) 鞭(鞭打 ) 与“聊取之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D ) A甚矣,汝之不惠 B水陆草木之花 C缀耕之垄上 D执而鞭之 翻译:用此何为? ...
全文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22 05:11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全文
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4-02-14 08:49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
全文
陶侃惜谷,急!
1个回答2024-02-15 21:48
鞭:拿鞭子打 意:意思 隧:就 去:离开 田是名词作动词用,而ABCD中只有A也是名词作动词用
陶侃惜谷中陶侃是个什么样的人
1个回答2022-08-01 11:04
陶侃是一个爱护庄稼、重视农耕、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的人 a
翻译陶侃惜谷
1个回答2022-09-15 17:11
陶侃出去玩,打了人就回家了
陶侃惜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3-03 14:24
《陶侃惜谷》告诉的道理如下: 《陶侃惜谷》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一粒粮食,从春天的播种到夏天的成长,再到秋天的收割,都浸泡着...
全文
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1个回答2023-12-01 00:02
陶侃惜是一篇课外的文言文,出自于《资治通鉴》,相信大家都比价的'陌生。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我们来看看。 原文 陶侃尝(1)出游,见人持(2)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3)?”人...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