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一书中,盗跖对孔子的一番痛斥是否就是代表了道家对儒家的看法?

2023-12-02 18:57

4个回答
不代表。后世不少人认为,盗跖对孔子一番痛斥的言论是秦汉时期的伪作,并没有真实存在,也就无法代表道家对儒家的看法。
是。因为他不畏权势能够勇敢地指出儒家的缺点和不足,说明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也是为了让儒家能够改善变得更好。
是的,孔子形象的多面化,是打破固有思想,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待世界。
儒道本是一家,知不可为而为之,非对错之观念可概全。行道者在世须儒功夫,法儒者出世须道功夫,正所谓:一阴一阳,相辅相成,一以贯之,各责天命罢了。
相关问答
庄子·杂篇·盗跖的作品简介
1个回答2024-01-20 19:47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
全文
儒学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什么意思
5个回答2022-05-29 14:01
语出杜甫的《醉时歌》 原文为:“儒术于我何有哉? 孔丘盗跖俱尘埃!” 既然仕路坎坷,怀才不遇,那么儒术又有何用?孔丘盗跖也可等量齐观了,终究化作尘埃!
孔子为什么辩不过盗跖
1个回答2023-12-03 03:07
语出《庄子》,在这里,庄子借用孔子游说盗跖的故事,来阐述人应放弃名利,顺应本性而自由生活的道理。庄子认为,人活于世,就应该放任心性,享受人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那些受人尊崇的...
全文
庄子盗跖,你对这个故事如何评述
1个回答2024-02-21 16:02
本篇写了三个寓言故事,自然地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至“几不免虎口哉”,写盗跖与孔子的对话,孔子规劝盗跖,反被盗跖严加指斥,称为“巧伪”之人。盗跖用大量古往今来的事例,证明儒家圣君、贤士、忠臣的观...
全文
盗跖指的是什么人呢?
1个回答2024-03-17 06:04
盗跖指的是大盗柳下跖。 盗跖[zhí](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跖,又作蹠、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
全文
盗跖是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2-01 22:52
“盗跖”(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国人,姬姓,展氏,名跖,又作蹠、雄,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当时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
全文
盗跖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17:23
盗跖颜渊:两个人一个恶却得到善终,善却早亡。在世俗的眼光里比喻上天没眼,善恶的命运不者中公平。 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盗跖是春秋战国时...
全文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类似这句诗
1个回答2022-09-13 15:16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PS:李白有很多
庄子·杂篇·盗跖的介绍
1个回答2022-12-22 18:33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攻击孔子的学说,从而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全文
庄子盗跖原文及翻译
1个回答2023-12-10 23:33
庄子盗跖原文及翻译如下: 作品原文: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