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家长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2023-11-30 07:20

2个回答
答:下面8点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容易做错且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会使孩子变得不自信。
1、忽略孩子的存在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他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很多家长找各种借口不听孩子说话,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推断,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2、破坏性批评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通常会以批评的方式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反之,这个作用力如果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慢慢就会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你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3、当众批评他的缺点
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家长认为这是正常的。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所以很多看起来张狂自负的孩子,内心却并非看起来那么对自己满意,他的行为表现只是在以对自己的感觉来对待别人。所以,家长要时刻铭记: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体,孩子生来就有权利得到尊重。请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领导、同事、朋友一样尊重你的孩子。
4、不信任孩子
太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对一个人能力的不信任是对人尊严无情的挑战。当家长怕孩子撒谎,对孩子的话进行挑剔、进行判断、进行质疑,就在孩子心中栽下了一颗被怀疑的种子。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还表现在对两性感情的认识能力上,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孩子一定没有能力分辨纯真的情感和肮脏的情感。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对性和与之相关的各种事物的感觉,与看待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青少年产生不良性倾向的情况,大多是由父母的反强化造成的不良影响。
5、拿别的孩子比较
这里说的比较是指家长拿别人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来比较。
有些家长一厢情愿地以为,和优秀的孩子比较会激起孩子学习成长的动力,其实不然。同龄的孩子中,本就有比较心理。这样做不但百分之百无法达到他向优秀者学习的目的,反而和家长希望的结果有时候会相反,会给孩子留下自卑的负面阴影。这种不适当的比较,对攻击性较强的孩子可能激起逆反的行为;对攻击性较弱的孩子,则会在心中留下一个阴影,“我不如别人的孩子好,他是有价值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家长需要掌握的真正的方法是:教育孩子跟他自己比较,跟自己的昨天比较。
6、惩罚孩子方法不恰当
到现在,还有家长固执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相信体罚可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孩子因为在物质上要依赖成年人,所以他无法与成年人对抗,但这绝不意味孩子就会依从成年人的意志。作为成年人,你可以用体罚和责骂来改变孩子的行为,但这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想法。孩子的行为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如果家长不去了解孩子行为的根源,只是根据自己的看法简单加以判断,孩子不过慑于你的强大压力,心中却并不信服。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味的惩罚打骂只能使孩子感觉孤立无助,毫无尊严。一些过激的惩罚行为,甚至会在孩子的心里滋生怨恨的种子,在成年后仍留着负面阴影。
7、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孩子是和成年人一样的人格独立的主体,他不是你的高级玩具,家长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孩子的食物供给者,所以你获得支配孩子意志的权力,让他做什么他就得做什么的话,你就是奴隶主,孩子成了你的奴隶!强迫孩子做不愿做的事,等于漠视孩子尊严,这是家庭教育上家长必须时刻留心注意的“高压线”。
8、有条件的爱一个人
有条件地付出爱,就等于把自己的情感折价处理。家长有条件的爱孩子最直接的恶果是,将导致孩子终生不可能学会认真去爱别人和被别人爱。有太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而是把对孩子的爱跟孩子的行为连在一起。
在生活中,这是太常见的场景:“你这学期当上三好学生,我就给你买新衣服。”“考了前五名,我就带你去旅游。”家长做出爱的表示是以孩子必须作出相应的行为为前提条件的,这就使孩子从小认识到“爱是可计算的,可以交换的”。所以他不会无条件地付出真爱。因为他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成年以后他无法和别人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这就决定了他婚姻的不幸。他将在环境中被别人鄙视,最后沦落成小市民式的势利小人,终生在社会底层徘徊。
所以,请执握“爱”的权杖的父母,不要滥施你们权力,如果孩子不懂得对别人无条件地付出爱,将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以下是一些家长可能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的行为或做法:

1. 批评和责备:家长通过不断批评和责备孩子的做法或表现,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做得不好,从而降低他们的自信心。

2. 过度保护:过度保护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没有能力独立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自信。

3. 竞争和压力:一些家长会通过与其他家长或孩子竞争,为孩子增加额外的压力和负担,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法胜任,降低自信心。

4. 不公正和偏见:一些家长可能会在不公正或有偏见的情况下对待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受重视,降低自信心。

5. 对孩子的能力和成就不做出肯定和认可:当家长没有为孩子的能力和成就做出肯定和认可时,孩子可能会感到不被重视,从而降低自信。

总之,家长的言行举止、态度和价值观都可能会对孩子的自信心产生影响。对于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来说,家长需要提供真实的支持、激励、鼓励和认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自信心的发展。
相关问答
信和阿信是同一个人吗 信和阿信的对比照
2个回答2022-12-12 11:30
信 是信乐团的主唱苏见信 阿信 是五月天的主唱陈信宏 你以后可千万别搞混了 要不然两边的粉丝会不高兴的。
我问女孩说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她说我相信,你爱信不信
1个回答2024-02-20 12:32
说这个女孩很感性。 很多女人不相信一见钟情, 爱情的模样千万种,形式也有千万种,一见钟情的方式就是其中一种很特别的形式,我记得很多男生在给心爱的姑娘写情书的时候,常见的话是,当我第一次看...
全文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不相信的结果
1个回答2024-03-02 03:36
你要知道自己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要相信别人但是你收货的是自信的结果,你相信别人的,那么你就是按照别人脚步在进行你的梦想,请不要为别人而活更不要相信别人太多,谢谢,
我不信天,我不信地,我不信命,我就信我自己
1个回答2022-11-13 17:5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朋友,说的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没有我办不成的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信则有不信则无。矛盾吗
2个回答2023-07-29 03:11
这两句表达的不是一个好埋意思所以 不矛盾的,第一句一般是表达在 对某件事怀疑但又没有真凭实据 在犹豫要不要去防范,旁人会如 此劝说。第二句一般是对于比较 虚幻的东西,比如鬼陵竖神信仰之类 的,这些不实...
全文
信者偶信之,不信者无异信之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4-03-13 14:17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原文]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全文
我不信天,我不信地,我也不信命,我就信我自己
2个回答2023-05-07 21:40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朋友,说的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没有我办不成的事。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什么意思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解释
1个回答2023-08-02 06:46
1、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磨枣谚语,页数指枯圆宁可相信某事确实发生,或某物确实存在,也不愿意相信没有;劝诫世人对无法断定的事物,不可武断没游塌否认,早做准备为上。 2、出处:元·佚名《盆儿鬼》...
全文
什么都不可信,人心也不可信,可信的是什么?能信什么?
5个回答2023-09-15 01:55
信自己,信父母,信宠物
信则有不信则无什么意思 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解释
1个回答2023-10-03 23:25
             1、“信则有不信弯乎则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当你对神有着真正虔诚的信仰,你就能看到神的存在;你越不信神,神越不会显现出来让你看到,因为你道德达不到神给人的要求。    ...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