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

2023-11-28 23:53

1个回答

问鼎中原的历史典故如下:

1、问鼎中原源于春秋时期楚庄王北伐晋国,想要夺取中原的九鼎。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在打败了陆浑的戎人后,逐渐成为了中原地区的强国。他野心勃勃,打算向北伐晋,夺取九鼎。当时,九鼎是中原的象征,人们认为谁能拥有九鼎,谁就能拥有天下。

2、楚庄王在攻打晋国的过程中,被一位名叫斗越椒的将领所阻挡。斗越椒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他巧妙地运用了计谋,使得楚庄王陷入了困境。最终,楚庄王被迫与斗越椒签订条约,承认斗越椒为中原的领袖,并向他交纳贡品。

3、然而,斗越椒并没有遵守条约,他仍然想要夺取九鼎。于是,他开始计划攻击楚国,试图夺取九鼎。然而,他的计划被楚庄王得知,楚庄王迅速采取行动,打败了斗越椒的军队,并成功夺回了九鼎。

4、从此以后,“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成为了人们形容那些有野心、企图夺取天下的行为的代名词。它表达了一个国家或个人对权力和地位的渴望和追求。

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

1、烽火戏诸侯:源于春秋时期,为了博取褒姒一笑,周幽王点燃烽火台,欺骗诸侯。这个典故现在用来比喻用谎言欺骗他人。

2、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回到越国,为了不忘记在吴国的苦难经历,他卧薪尝胆,以此激励自己。现在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

3、孟母三迁:出自《列女传》,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现在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改变居住环境。

4、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故事中一个人为了一己私欲,在画好的蛇上添了足,结果反而失去了已经得到的东西。这个典故现在用来比喻做无用功,反而坏事。

5、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故事中的孟尝君门客“装狗偷裘,助其脱身”,和“学鸡啼叫,骗开城门”。这个典故现在用来比喻略有卑微的技能或专长的人。

相关问答
问鼎中原的故事:问鼎中原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20 06:37
 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直到现在,中国人...
全文
一诗二表三分鼎相关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6-20 19:32
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这可能是想概况诸葛亮的一生。 一诗是指那首“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二表”是指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写给后主刘禅的前后《出师...
全文
关于九鼎是一只鼎的史料?
1个回答2022-08-30 23:36
不知道 没看过
有关 鼎 的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1-24 08:52
楚王问鼎 “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史记·楚世家》。晋楚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
全文
拔山扛鼎与那个历史人物有关
1个回答2024-04-08 02:31
拔山扛鼎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他“力能扛鼎,”虽是形容,不一定实指,但却有可能。因为这里的“鼑”当指古代青铜铸造的三足(也有四足的)烹饪器或礼器,虽很重,但小一点的力气大的人是举得起的。至于...
全文
历史上,霸王举鼎是传说还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6-12 02:41
是真的 项羽天生神力,比一般人力气大,当然他能举起的鼎有多重就不得而知了 鼎是古代人做饭的锅,吃饭在一口小点的鼎里,说是碗也说的过去,当然都是肉食,有点像火锅是吧?钟鸣鼎食就是这么来的。如果现在我...
全文
历史上,霸王举鼎是传说还是真的?
1个回答2024-02-11 22:39
余阅读古典名著《红楼梦》,对三十九回李纨说的一段有关霸王举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说:“凤丫头是个楚霸王,也得两只膀子,也举千金鼎,他不是这个丫头(指平儿),就得这么周到了”。红学家对这段话,作了...
全文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因举鼎而死吗
1个回答2024-02-16 08:27
历史上的秦武王真的是因举鼎而死。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之子,是秦国第二代称“王”的君主。在他执政的第四年,秦武王和力士乌获、任鄙、孟贲比赛举鼎,孟贲举高半尺,秦武王举鼎半尺后乏力,大鼎坠落砸了右脚,...
全文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广东十虎”,究竟谁的功夫最高呢?
1个回答2024-02-07 08:43
我觉得,他们十位的功夫都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况且,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成为习武界当中的佼佼者,就说明他们都很厉害。 在广东十虎中有王银林、黄橙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
全文
福鼎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5 04:11
福鼎建县之先,其地归属闽中郡。 汉初属闽越国,国灭后属汉冶县。 后汉为侯官所辖。 三国时属吴建安郡,晋属温麻县。 唐武德六年(623年)起属新置之长溪县。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长溪县升...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