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师“爱自己工作坊”第二次课程收获

2023-11-28 14:37

1个回答
(一)感恩

昨天晚上的课程结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感恩:

感恩自己,一直坚持向内探索,无论有多么艰难和不容易都没有放弃的自己;

感恩叙事;遇见叙事之后,自己的生命因为有了叙事温暖的陪伴和一次次说故事带给自己的疗愈;

感恩周老师:

感恩有缘有幸遇见周老师,能跟随老师学习,一次次体会着“一人故事,众人故事”;

感恩周老师用心对待生命的态度、用心践行叙事的实践、周老师的五本书尤其是《故事的疗愈力量》对于我生命的影响;

感恩姜老师:

感恩姜老师引领我进入了叙事,感恩姜老师制心一处践行叙事的示范;

感恩大家—喜欢叙事的美好灵魂,因为有了你们的共修,我也开始一点点练习爱自己,我更有勇气说故事、更有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刻,我感觉到真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回想我学习叙事之初,因为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内心的那份无奈、纠结、无助和无力,让我痛苦不堪的状态,因为学习了叙事,我的生命真的不一样了,各种关系也不同了,想到这里内心更加的充满了感恩。

(二)感悟

陈杰的故事、杨峰的故事、美艳的故事、玛利亚的故事,周老师分享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的有,或者说是我拾捡的珍珠有:

1、跟对老师真的很重要。

周老说常常说:师从哪位老师很重要,我听到心里了。跟着周老师学习好好地说故事,无论是说的方式还是书写的方式,好好说故事、好好听故事这件事,是我生命蜕变的根本。

从17年开始,我就好好地用书写说自己的故事,也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也聆听别人的故事。

在说和写自己的故事过程里,我一点点认回来自己,我的脆弱、自卑、家贫对自己的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己的影响,对父母的恨里面不仅仅是恨。

有人会说,一直说哪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有意思吗?

我觉得有意思特别有意思,它的作用巨大无比。

比如,昨天听了大家说故事,周老师的访谈,大家的回应,让主角的生命不一样了,我一次次说故事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也决定也再次说自己过去说过的故事。

这是今天说的一个故事:

说故事,是我跟自己和解的路

2021.12.13

说故事,是我跟自己和解的一条路。昨天上课之后,我更下定决心要好好地细细地说自己的故事。

上午我用半个多小时自己说给自己听8-10岁的故事:

①那时候家贫,父母都不是当地人,一起玩的印象深刻的有三个小伙伴,两个比较强势,一个和我一样是弱势的。

他们动不动不是不跟我玩,就是不跟那个弱势的伙伴玩,基本上是两个强势闹矛盾的时候拉上我们两个。

回顾这个部分,清晰地看见了这样的小孩子们的派性矛盾带给我的感觉是“卑微”,我的应对方式是“讨好”。

“卑微”、“讨好”一出来,我便懂了自己,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跟人相处的时候总是感觉我不够好,原来是“卑微”,也懂了“讨好”模式的由来。

②、那时候我养小兔子,养了2年多,记忆深刻的是等兔子长大自己去卖兔子的情形。兔子装到篮子里,上面盖上高粱杆做的盖子(也就是农村放饺子的那种),里面装上两个兔子,需要挎着篮子翻好几座山岭走十几里山路,到乡镇供销社去卖。

离开哪里几十年了,时常会梦到卖完兔子走在那条路上,天就要黑,可是就是赶不回家很着急的感觉。

家贫过早承担家事,很害怕很孤单的小女孩,没有依靠,不知道要怎么做很焦虑和担心。

③、那时候小村子里是复式班5个年级就一个老师,因为总是考试第一名老师很喜欢我。(我父亲说老师都会叫我小老师)

可是,在我三年级搬家离开这个村子转学之后,再回去感觉到老师变了,不如以前对我的那般喜欢,体会到从一个受老师待见一下子感受到老师对我不冷不热的落差,老师的那个眼神我记了几十年。

小小的我,不知道怎么了,是我做错什么了吗?

也让我感觉到人情的淡泊,从此,我似乎不再相信谁会真的对我好了。

疗愈自己的过程中这段说过好几次了,今天再次说的时候,我还是有了新的发现:

这段经历这些故事我从来都没有跟父母提起过,不仅仅是这段,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除了跟父母要学费在外面发生的事情,我几乎什么都不会说,在小小的艳平的心里可能认为,父母什么也帮不了自己吧,所以,她就学会了独立、自强。(写到这里眼泪再次涌了出来,眼泪不会骗人的)上午梳理的时候也是流了很多的眼泪,正如周老师所言,说故事一次是不够的,道歉一次也是不够的。

让我看见了自己的“卑微”,也看见了自己“讨好”模式的来历;

不敢靠近别人,不再愿意相信别人对我的好是真的(曾经很喜欢自己的老师都不喜欢自己了,我还能信任谁呢?我父亲说过这个老师喜欢我说我是小老师)

好好地说自己的故事,慢慢地靠近自己,一点一点懂自己,跟自己和解,回家,我走在路上。

认识我的人对我的印象是:努力、认真、独立、自强、承担,可是我总是感觉到自己不够好,自卑。

今天透过再次说8-10岁的故事,原来那时候的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自强和承担,也造成了我自卑感觉自己不够好。

2、恨只是一个情绪,你是可以生气的,你是可以表达愤怒的

恨只是一个情绪,解构了我对于自己曾经对父母的恨。

是的,我可以生气,我也可以恨,那个小小的我,因为得不到父母的支持,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不到正向的回应,得不到认可,感觉很无力也很孤单,更努力地想要做的更好,一次次得不到回应,很失望更无助,也就更没有力量。

当周老师非常恳切非常坚定地说你是可以生气的,你是可以表达愤怒的时候,我的心瞬间又轻松了许多。这样一次次从伙伴的故事里被疗愈着自己心里的伤。

恨真的只是一种情绪,好好地说故事,就可以让恨走完,爱自然流淌出来。

曾经对与父母的恨,因为有好好地说故事,尤其是母亲去世之后的书写,让我体会到母亲的离开不仅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淡,而且让我体会到曾经没有感受到的自己一直想要的无条件的爱。

爱,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感受到,我发现爱原来都藏在故事里。

曾经的哪些恨,也只是作为小孩子的感受,后面被夸大了的。恨盖住了爱而已,并不是没有爱。

真的如周老师所言,当你可以恨,你才可以爱。

当恨可以流动时,你的爱也才会流动。

3、当你走的时候,有很多人怀念你、感谢你,这个人这一生值得了,没白活。

这段话对于探索人生的意义和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很有启发。我自己从一个纠结、痛苦的状态中一路因为说着自己的故事,书写着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生命渐渐地神清气爽起来,如果因为我的分享影响了一些人,那么,我也感觉自己很值得,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那么,对于叙事的学习和说故事这件事更加的确信了。就真心真意地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好。

3、成为真实的自己,你自然就会对他人有影响力。

成为真实的自己,很打动我,曾经一度或者很多时候,我会因为自己的真实和单纯,感觉自己很傻,也很受伤。

好好地说自己的故事,真实地说,真实地做,真实地分享,对自己真实,慢慢靠近真实的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如此,更了解自己,认识真实的自己。

成为真实的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如此,自己就自由了。

4、(美艳)重点不是我能活多久,重点是,我有好好地活每一天。

每天睁开眼睛就需要面对很多的事情,如何能让不被繁杂的事情困住,好好地活每一天,也是我想要的生活。

如何做到呢?我能想到的就是真实地在每一个当下都带着觉知,回到自己的内在关照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照顾自己的身心,聆听身体,保持觉知,不逃避如实如是地面对每一个起心动念,同时真正展开行动,实践爱自己,用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这个世界。

既照顾好自己不让自己委屈地活着,也可以这样待人。

5、你知道,孩子有多么讨厌父母吵架吗?-我知道,我太知道了。

父母不和,争吵冲突,永远是孩子心中无法抹灭的梦魇。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段话的意涵。

白天吵,晚上吵,夜半还会被吵醒,害怕的不得了,时刻提心吊胆,不知道下一刻会因为什么吵起来甚至打起来,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害怕和恐惧,表达不出来的愤怒和恨,这样的日子是我小时候每天都过着的日子,真的是过得够够的。

那时候每天都想着那一天我才能长大,那一天才能离开这个家啊?真想赶快长大。

唯有学习还可以避开他们,可以带给我一些乐趣。

因为这个吵闹,进入婚姻并没有带给自己想要的生活,复制了父母的相处模式反而让自己的日子变得更糟糕。过不好也逃不脱更加的痛苦。

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同样的伤害。真是不堪回首,即使现在跟父母的关系好了许多,内心仍然有抹不去的疤痕。

6、所有的心理治疗都在处理两个问题,关系和情绪。

实践的知识,觉醒的力量,没有觉察,没有改变,没有行动,没有疗愈。

受害者、加害者,拯救者通常是三位一体的。

这三个部分,带给我的启发和领悟是:

回看自己这几年的叙事实践,懂得周老师在说什么,是心里的懂;更清晰明确好好地说故事,透过说故事,看见情绪是如何影响关系的,如何觉察,如何辨识,如何疗愈。

这些部分的了解和懂得,在陪伴自己和陪伴他人的时候,内心多了一份安稳和笃定,好好地说自己的故事懂自己,好好地听他人的故事懂他人,在说、聆听和懂里,生命慢慢地开始不一样了,疗愈由此而生。

7,身体舒服,人就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经不知疲倦的自己忽然一天下来工作做的多会感觉到累,不仅仅是心累,是身体的累,身心同时累,真的感觉自己老了。

曾经把身体对自己的支持当做理所当然的想法也渐渐地褪去,开始懂得身体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也可以保养身体感谢身体了。

静坐、早睡早起、站桩、放松、音乐、快走、洗护 ……

聆听身体的讯息,好好地珍惜身体呵护身体,感谢身体的支持,也体会到滋养身体带来的满足和幸福的感觉。

爱自己,从关照身体爱惜身体开始。

如此,生命值得!
相关问答
课程收获
1个回答2023-11-29 03:17
卫 第一节课老师简单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心理学。 提到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有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像需要、动机、兴趣、信念...
全文
导游课程的收获和理解
1个回答2024-02-13 07:09
通过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的学习,虽然不能说我学到很多知识,但是野哪辩确实学会了一些东西,通过这门课,让我对导游这项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此,我想谈谈自...
全文
爱儿坊幼儿园的爱儿坊的课程
1个回答2024-02-21 05:04
中文课程+英文课程+音乐课程+才艺课程+早教课程。 中文课程根据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教育纲要专门设计,英文课程由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新加坡资深的幼儿教育专家共同为爱儿坊编写,我们的音乐课程都根据2-6...
全文
网课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感触和收获,简单的写?
1个回答2024-03-04 19:55
其实针对不同的人上网课是由不同的感受的,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那么我感觉上网课肯定是没有在学校上课的效率会好,因为在家里我们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另外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效率肯定会没有在...
全文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有什么收获
1个回答2024-02-10 22:16
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收获有: 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同学之间是很避讳谈及的,如果说某个人有心理问题被大家知道了,那么他极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来自自己和他人极其沉重的心理包袱。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们首先认...
全文
在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1个回答2024-03-06 16:27
初识微课,是在2014年6月我校校本教研培训会上,由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师详细介绍了微课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关知识,重点向我们传授了如何使用录屏技术利用电脑录制微课。 会后...
全文
周老师在一学期的美术课程中,把学生的作品和设计思路,及很多学生上课制作过程的照片都收集起来,周老师体现了美术课程评价的哪...
1个回答2024-01-24 01:44
D 解析: D选项,美术学习档案袋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美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学生在档案袋中汇集美术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周老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和设计思路正是这一评价建议的体现。综上,D选项正确。
跟着郑伟老师上天之骄子的课程会有怎样的收获?
1个回答2024-02-07 04:29
跟着郑伟老师学习,能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够掌握演讲的奥秘,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超级演说家。
你感觉孩子在亲子游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29 06:00
孩子收获了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成切切实实感受的力量。跟大人同行同住同吃,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时间意识。
你学习会计课程以来的收获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12 23:16
  我会选择上会计专业有一部分是因为母亲,她在会计方面已经是几十年的老手了。以前看她在家总是很轻松,平时和朋友打打麻将逛逛街,到了月末才偶尔忙几天。我一直以为,会计是一门很闲很容易的工作。而且我偶尔还...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