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联家丘浚丘浚合撰,应对联

2023-11-26 07:51

1个回答
明朝联家丘浚丘浚合撰、应对联

以父作马;(考官)
望子成龙。(丘浚)
——丘浚应对考官
丘浚自幼随父迁居潮州,他聪敏过人,才华横溢,有神童之誉。勤奋好学,读书甚多,博闻强记,人称“丘书柜”。又按其出生地称“丘琼山”。传说丘琼山在九岁时就参加潮州府试,赴考之日,莘莘学子,济济一堂。丘琼山年幼,故由其父背负入试场,考官嘲讽曰:“以父作马”。引起哄堂大笑。谁料这时琼山却从容不迫地朗声对道:“望子成龙”。众皆无言。

细雨肩头滴;(塾师)
青云足下生。(丘浚)
丘淩幼年时,家道贫穷,衣食不周。但他生性聪慧,读书刻苦用功,深得教书先生的喜爱,常在众学童面前夸奖他。有一天,大雨滂沱,学堂里有的座位滴雨,不便再坐。丘浚和一显贵的儿子争座位,两人相持不下。塾师先生有意偏向丘浚,又怕得罪显贵。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要争,我有一句五字联,谁对得出就让谁坐。”于是念出上联。那显贵之子听了,目瞪口呆,不知所对。丘浚却胸有成竹地应声对以下联。于是,先生把不滴水的座位让给丘浚坐。显贵之子那里肯服,回家向父亲哭诉。其父听了怒不可遏,立即令人把先生和丘浚一齐叫来,责备先生不该偏心,让他的儿子淋了雨。先生说明作对定座的经过。其父怒气未消,气势凶凶地说:“我不信山野小犬有此能耐!”并要当场命丘浚续对。他出句云(见下)。

孰谓犬能欺得虎;(显贵)
焉知鱼不化为龙。(丘浚)
先生正为丘浚揑着一把汗,不料小丘浚却鄙视地一笑,从容答对下联。那个显贵见他出口不凡,怕他将来做了大官会找他的麻烦,只好作罢。丘浚一生好学不倦,精熟国家典故。晚年不幸右目失明,但仍然披览不辍,有《大学衍义补》等书传之后世。

众童子莫如你悍;(县令)
两夫人不似公×。(丘浚)
——丘浚5岁时应对县令
民间流传最多的,还是丘浚对对联的故事。据说,丘浚5岁时,与几个伙伴在县衙后边放风筝,线断后风筝飘入县衙被县令妻妾拾得。几个年龄较大的孩子不敢入内,独丘浚进。县令得知他就是丘浚,便有意试其才智:若能对出下联便还风筝。县令的上联是:众童子莫如你悍。丘浚随口对道:“两夫人不似公———”说到“公”字,丘浚有意停住。县令问他为何不对完,丘浚笑答:如果夫人诚意归还风筝,我便续“廉”字,如果不还,我便续“贪”字。县令听后,笑令妻妾交还了风筝。类似的巧对对联的故事还有许多,大多是,乡邻逗着小丘浚玩,与他约定,如果他对出了下联则免费送他鞋子、大米、甘蔗之类,结果无一例外,丘浚的下联对得既快又工整。传说虽不免失实,故里乡亲对他的爱戴却不容怀疑。

岭南地暖难容雪;(丘 浚)
江北田多不数丘。(雪宗师)
——雪宗师廿余载之后续对丘浚
丘浚九岁时在潮州府试既毕,丘琼山列名榜首,顿时满城传为美谈。主考官雪宗师故亲召见丘浚。琼山对答如流,全无一失,神色自若,雪宗师虽奇其才,但见其年幼,因有怠慢之态,丘浚心中不悦,临别忽启口道:“雪大人,学生思得一上联,教请大人赐教下联。”雪宗师心想,量你黄口小子,有何能耐,随漫不经心应道:“愿闻。”丘浚即咏道:“岭南地暖难容雪。”雪宗师听罢,沉吟良久。若索难得佳对,虽明知彼在刺己,也只好无可奈何地佯装头痛道:“老夫日来偶感风寒,身有不适,改日相会再对吧!”此后,因琼山秉性刚直,不愿折腰事权贵,故仕途坎坷,曾一度放浪形骸,浪迹江湖,遨游名山大川,后隔廿余载,在北地与雪宗师邂逅相逢。坐谈时雪宗师提及:“贤契犹记昔年诗难老夫之事么?老夫不才,今将其下联回对:‘江北田多不数丘’。未悉以为何如?”琼山心想,此老总算有学问之人。那时不该逞强,辱没于他。遂避席谢道:“雪宗师齿高德劭,博学多才,非晚生所敢比肩也。当年童稚无知,不知天高地厚,遂出那狂言,望祈恕罪,勿怪为幸!”雪宗师也释怀谦逊畅语。师生遂握手言欢。

移椅倚桐同赏月;(陆竹溪)
点灯登阁各攻书。(丘 浚)
丘浚应试名列前茅及难倒雪宗师一事传到当时“潮州七贤”之一的陆竹溪隐士那里,隐士有意试其才,随投帖邀请。丘浚山应约而至,陆竹溪不敢怠慢,忙降阶相迎。白发黄口,分宾主坐下,叙礼毕。陆竹溪进而言曰:“老夫昨日偶得俚句上联,一时未得下联,但此联应是二三、四五两字均须同一字旁,贤契才思过人可否代劳。上句是:‘移椅倚桐同赏月’。”丘浚略一思索答道:“点灯登阁各攻书。”竹溪听罢,赞叹不已连说,“妙对,妙对。贤契奇才出众,前程无限,他日必为国家栋梁,为民造福。”丘浚谦逊一番,称谢而别。

接是不接,不接是接;(经书)
搞还没敲,没敲还敲。(丘浚)
——丘浚作对释珊和尚否解佛经语
丘浚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靠给别人干点活儿来养活小丘浚。母亲认识不少字,就教丘浚读书识字。可家里这么穷,那儿有多少书可读呀?丘浚就跑到几十里外去找人借书读。有一天,丘浚听说附近庙里有个叫释珊的和尚有点儿学问,就去庙里见他。就去庙里见他,进到庙里,释珊看丘浚是个穷小子,就待搭不理的。丘浚窝了一肚子火,刚想走,一个小和尚进来说,有个将军的儿子来见。释珊一听,连忙跑出门外,下台阶去迎接这位公子,还还点头哈腰的一个劲儿地赔笑脸儿。公子走了以后,丘浚走过来问释珊:“刚才您对这位公子连跑带颠地迎接,可对我连站起来都不肯,这是什么理儿。”释珊和尚一听“哼”了一声,就用经书上的说法回答了一句:“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意思是说,去迎接公子,就跟没迎接一样,没迎接你,也跟迎接了一个样。丘浚一听,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他眨了眨眼,有了主意,一手抓起释珊和尚面前敲木鱼的小槌儿,朝释珊的光脑袋上就是几下子,一边敲一边还说:“搞还没敲,没敲还敲。” 这句话跟和尚说的正好成了一副对子,丘浚敲打了和尚几下,把小木槌儿一扔,哈哈大笑着跑了。释珊干瞪着眼,坐在那儿揉着脑袋上的青包儿……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老伯)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丘浚)
——丘浚幼时应对邻家老伯
明孝宗时官拜文渊大学士的丘浚,小时候家道贫穷。有一次,在邻居家菜园边上玩耍,眼盯着菜园里红通通的长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摘几个尝尝。可是,看菜园的老伯伯正在菜园里挥舞着锄头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 聪明调皮的丘浚想了半天,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伸到篱笆缝里去钩番茄。这情景,早就被看园的老伯伯看见了,他想故意逗逗这个小调皮。于是,一把抓住了树枝,隔着篱笆说:“你这个孩子,想吃番茄了,干吗要这样,我出个上联你来对,如果能对上,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嘛,可别怪我不客气!”小丘浚听了,急忙叫老伯伯快出对联。老伯伯笑着说出上联。乍一听,这出句很简单,但真正对起来,也不大容易,这13个字,把小丘浚的行动全概括了,而且每个名词都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丘浚听了,瞧瞧老伯伯,眼睛一眨,对句便脱口而出对以下联。“好!”老伯伯听了以后,连声夸赞,马上打开菜园的门,让丘浚吃了个饱,并且告诉他,以后馋了就来吃,不必再偷了。
相关问答
明朝联家丘浚丘浚合撰,应对联
1个回答2024-01-27 03:11
明朝联家丘浚丘浚合撰、应对联 以父作马;(考官) 望子成龙。(丘浚) ——丘浚应对考官 丘浚自幼随父迁居潮州,他聪敏过人,才华横溢,有神童之誉。勤奋好学,读书甚多,博闻强记,人称“丘书柜”。又按其出...
全文
明朝人疑问:是丘浚还是邱浚,他自己的签名到底是那个邱(丘),还有他的浚(濬)是那个
1个回答2022-09-20 11:45
丘和邱两个和余、于、鱼、俞不一样,和萧、肖,朱、朱,知、智是一个意思,都是一个姓的两种写法。所以,很可能他两个都用过。
丘浚《咏荔枝》讲解
1个回答2023-11-23 21:29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咏荔枝》; 【作者】明·丘濬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这首《咏荔枝》是明代诗人丘濬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以赞誉海南荔枝生...
全文
海口丘浚学校好还是33小好
1个回答2023-07-23 03:55
都好。 1、丘浚小学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水头村旁边,是一所公办学校,原名是水头村小学后更名为丘浚小学,和海瑞学校一样是为了纪念先贤,也为了鞭策学生更努力学习。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校管理的...
全文
“浚”在人名中的意思
5个回答2022-08-02 20:50
“浚”在人名中意为水名,掘取之义,有指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寓意。 扩展资料: 读  音:jùn 五  笔:icwt 部  首:氵 字形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属性:水 本  义:意为水名...
全文
丘浚《咏荔枝》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3-11-25 01:59
咏荔枝原文: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咏荔枝赏析   诗贵自然,「咏物以托物寄兴为上」(清·薛雪《一瓢诗话》),托物寄兴亦以自然为绝妙,自然天成...
全文
韩浚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11 02:20
韩浚,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湖北省政协常委韩浚(1893年4月15日—1989年9月7日),湖北黄冈新洲人(今属武汉市新洲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同...
全文
王泽浚的生平
1个回答2024-03-11 07:33
历任四川陆军第9师(师长王缵绪)第18旅(旅长王正均)第35团(团长王锡之)、北洋陆军第16师(师长杨森)第32旅(旅长王缵绪)第63团(团长杨天骅)连长、营附。 1925年4月第32旅扩编为四川陆...
全文
浚县出过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5-18 19:35
  浚县出过的名人:   1.子贡,孔子高徒,曾任春秋鲁国、卫国两国之相,是孔门十二哲、七十二贤之一,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因善于经商,被后世尊为"华夏儒商始祖"。   2.李崇(454—52...
全文
吴其浚有什么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3-13 20:35
吴其浚虽然做了大官,周游了许多地方,见过许多珍贵的植物,可是小时候吃过的那种不知名的水果,他却始终记忆犹新。二十多年以后,皇太后赐给他一筐水果,筐外面写着“蜜罗”两个大字。“蜜罗是个什么样的水果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