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给留苏学生讲话的学生现状

2023-11-25 09:00

1个回答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先后向苏联及东欧国家派遣了约一万名留学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学子们在国外克服了由于语言环境、生活习惯、学习压力等因素引起的重重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回国后,他们无条件地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他们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把祖国的需要当作自己的使命。

如今,这些当年“八九点钟的太阳”大都已步入古稀之年,当回忆自己这一生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声音——学成后回国,我们不后悔!

“我想学成后赶快回来参加建设!”

——陈文新(中科院院士)

问:您到苏联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答:困难也有,到苏联的第二年,我患上胸膜炎,当时病得很厉害,我的朋友问我,要不要回来养病,我说不要,我要留在苏联学习。参加选派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到苏联去,当时国家正需要农业方面的人才,我想学成后赶快回来参加建设!

问:苏联的留学经历对您回国后从事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答:从苏联回来以后,北京农业大学安排给我的课和我的专业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困难。后来我们因故迁往延安,那边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又生了一场大病。70年代初,我们研究小组商量,教学无法进行了,但也要做点事情,那就搞科研吧。经过讨论,我们开始研究生物固氮,后来还组织100多人,走了全国32个省份,进行调查,搜集了8000多株菌。在构建国际根瘤菌系统发育体系中,我们的工作占了很大的分量。

“我感谢祖国给我到苏联学习的机会,兢兢业业地工作是义不容辞的。对我来说,所有的选择和做出的决定中没有"后悔"两个字!”

——张奇虹(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

问:现在的留学生毕业后多是自己选择去向,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什么情况?

答:我们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不回来是想都不会想的!我回国后本来想到剧院工作,后来根据组织需要,我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任教。当时,我要给表演系排毕业剧目,要教导演系,还要给年轻教师上课。虽然担子不轻,但我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问:为什么“不回来是想都不会想的”?是您的个人决定,还是那个时代留学生都持这样的态度?

答:这跟我的个人经历有关。我14岁参加革命,在解放战争中锻炼了3年。1954年到苏联留学,生活很艰苦,学习压力也很大。这些经历和我个人对这些事件的回忆,让我特别感谢祖国给我到苏联学习的机会,对我来说,回来没有"后悔"两个字!跟我同时代留学的同学们,在那个时代有与我类似的见解及决定的,占绝大多数。
相关问答
毛主席的成长故事
1个回答2023-11-13 01:55
我的搜藏之 主席故事
有关毛主席的故事有哪些一
1个回答2022-11-11 04:40
点点滴滴就会融化
毛毛告状说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3 19:00
《毛毛告状》表现的是一位湖南来的打工妹,与上海弄堂里一位残疾青年未婚生子。但是毛毛出生后,父亲认为自己的残疾程度不足以生育,不肯认子。母亲抱着3个月大的女婴找到法院打官司,在纪录片导演的介入下,为...
全文
你好,有席绢 《行行出状元》吗,可不可以发我
1个回答2023-08-13 13:17
淘宝上有电子书哦!
求席绢新书《行行出状元》全文
1个回答2023-04-03 00:56
淘宝上有电子书
席慕蓉留学时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08:30
故事很多啊,主要在《丰饶的园林》这本书里,《四季》《猫缘》……
苏菲的世界席德的故事情节?
1个回答2024-01-19 00:41
席德席德是艾伯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伯特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和苏菲一样,席德也爱沉思,书中的哲学家引发了她的极大兴趣。席德还极富同情心,她同情苏菲和艾伯特,而她父亲却把他们的生活玩并于股...
全文
苏菲的世界中席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0 02:56
席德席德是艾伯特·纳格的女儿,苏菲和艾伯特都是为逗她开心而创造出的人物。和苏菲一样,席德也爱沉思,书中的哲学家引发了她的极大兴趣。席德还极富同情心,她同情苏菲和艾伯特,而她父亲却把他们的生活玩并于股...
全文
毛主席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02 23:02
很多,看哪一方面,哪一时期?
男人对女人说为她留一席之地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5-24 04:15
就是说他心里永远有她,不管时光怎样变迁,他都会给她保护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