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六要之观察

2023-11-24 19:34

1个回答
最近在我的公号里有条留言,一个大概是我的学生的粉丝说:“老师,我很想写一篇吸引人的作文可是写不好,您能帮助我吗?”特别巧的是本周樊登读书栏目中樊登讲了这本书《作文六要》,这大概是吸引力法则的最佳体现吧。

今晚我用视频观看了65分钟,并做了笔记,我相信这本书也是促使我在写作上更上一层楼的时机,那么开始吧,我的笔记走起!

这本书的作者王鼎钧先生,1925年生人,现在已经九十七岁高龄了。书中有很多民国时期的材料,但偶尔也有新鲜事物。这是因为先生特别喜欢这本书,近期重新修订了一次。这是热爱使然吧。

这本书还有六位鼎鼎大名的推荐人:莫言、王安忆、朱永新、曹文轩、窦桂梅,马爱农。瞧瞧,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吧,三位是教育家。

我对写文章一直很感兴趣,提高作文水平是有路径的。用自己的大脑和笔端创造了一个世界的感觉多美妙!

这本书的体例,是借用了一位“黄老师”跟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的故事。“黄老师”其实就代表作者本人。有一天,黄老师收到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来信。他一看惊讶了,说这孩子上学的时候作文没那么好,考试她都没写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毕业了以后作文突然突飞猛进了。黄老师思考了一下,到教室里边给他现在的学生,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叫作“文章是自己的好”。黄老师把“自己的”三个字加一个引号:文章是“自己的”好。讲真心话,讲老实话,而不是说别人的话,这对一篇文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几乎所有作家的最初动机,都是诉说自己的心事,引用古人的话,叫作:‘诗以言志’,文学创作是语言的艺术,要把自己的事情说得让别人受感动、得启示。‘给人知识,给人娱乐,给人教训。’即使是别人认为 ‘难为情’的事情,你也可以说得精彩动人、寓意深远,得到声望和尊重。不如意事常八九?那就用写作来补偿。

故事可以是假的,但是情感至诚无伪。我可以写一个像《西游记》一样,天马行空的故事;写一个像《哈利·波特》一样,子虚乌有的故事,但是这里边的人物情感是真实的,是我自己要表达的。所以有一句名言:“好的小说,除了人名地名以外都是真的。”

什么是作文六要呢?六件事,第一个要诀就是观察。用一句话来概括,叫作“多看一眼,细看一眼”。一个普通人看东西,扫一眼就过去了。如果我们能够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生活当中值得描写的东西就立刻出来了。

例如:

麻雀走路步步__;

麻雀走路跟鸡走路是不一样的,是噔噔噔跳。可以写“麻雀走路步步印”,就是麻雀一旦走在那种湿的地上,你看到它这么跳,地上就出现一串麻雀的小脚印,多有意思。

例如:火车进站冒__烟,火车出站冒__烟;

绿皮车的时代或者蒸汽机车的时代,进站和出站的火车冒的烟是不一样的。进站的时候,为了城市环保,加上速度越来越慢,不让它烧煤,所以进站的时候火车冒的都是白烟。但是出站的时候你要加速,你要填很多的煤进去,就冒的是黑烟。这些都是细节。

例如:从二楼教室到一楼礼堂,要经过__级台阶;

有一年宋美龄去拜谒中山陵,各家报馆都在写这篇文章。只有其中一家报馆写说,“中山陵由平地到陵上的石阶是392级”。就用这句话做开头,拔了头筹。这种细节的体现,就能够把人带到那个情境当中去。虽然你说我是来看宋美龄的,我是来看这些拜谒中山陵的官员的,但是392级台阶,一下子就体现出了那些人为什么后来气喘吁吁地冒汗,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所以你要学会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作者说什么是诗人?诗人是上帝的间谍。诗人说一个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这写得多好。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握着拳,似乎什么都想要,走的时候两手一摊,撒手而去。所以诗人就是比常人更会做观察这件事。

从哪儿观察呢?叫作五种感官: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视觉。

首先说听觉。“闲花落地听无声”“海雨天风不忍听”,这样的诗句都是听觉。还有“留得残荷听雨声”,你如果曾经在荷塘旁边坐过的话,听着哗哗的雨的声音,你就能够理解这句诗。

你再想想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假如没有最后这一句点睛之笔,没有这一个钟声传到客船,整首诗就“死”掉了。《红楼梦》里面描写王熙凤,叫“丹唇未启笑先闻”。还没走到门里边,先听到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所以听觉是观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第二个叫嗅觉。就是闻,闻味。比如说苏东坡讲 “好竹连山觉笋香”,看到竹子特别多,闻到笋香味。“卖花人去有余香”“酒未到,先成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都是跟嗅觉有关的诗句,都是闻味的。

小说《追忆似水年华》。开篇那个作者说,我闻到了蛋糕的味道,马上就把思绪带回了几十年前,带回到童年的时候。

第三个,味觉。望梅止渴

第四个,触觉。比如“席不暇暖”,暖就是一种触觉;“炙手可热”、“世态炎凉”,这些词其实也都是触觉。

《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吗?大概意思是,很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到行刑场上的时候,他依然记得,当年他爸爸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时刻。就是有人把冰块从北美洲运到南美洲,让他们花钱见识,他摸了一下,感觉自己被烫到了。你如果没有亲身体会,是不可能这样描写的。因为很少有人说摸了一下冰块,觉得自己被烫到了。但对于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冰的人来讲,那种感觉实际上就和被烫到是一样的。这就是触觉所带来的感觉。

第五个,视觉。青山绿水,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想让文章变得更丰富,除了视觉还有丰富的听觉、细腻的嗅觉、个中滋味的味觉,以及能够进入我们心灵深处的触觉。这叫色、声、香、味、触。作者说:“在生活中,如果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心里觉得受到感动,应该在感动了自己的物象前面停下来,仔细看,仔细想,一直到领略得透彻了,一直到印象深刻极了,再离开。”看到白云不要拍照,站在那,好好地看一下,看它形成,看它消散,然后跟它依依惜别,这样你的人生才没有白过。这个就是观察,我们要学会从生活当中收集素材,去观察,这是六要当中的第一要。

附作文:《三只口琴》讲评

这篇文章是写家里的小弟听到广播台里要举办一个唱歌比赛,就要去参加。为什么要去呢?因为奖品是一只口琴,小弟特别想得到这只口琴,后来就天天苦练唱歌。他的妈妈很高兴,愿意带小弟去参加这个比赛,小弟的老师也很鼓励他,跟小弟说,你放心,你肯定能够获胜。但是妈妈觉得把小弟的期望值提得太高了,会不会有危险,万一得不了怎么办呢?就跟小弟说,比赛还是很激烈的,你想得到口琴,别的小朋友也想,所以你要做好得不到的准备。刚说完这个话,小弟哇地一声哭了,就觉得如果得不到这口琴会很难过。妈妈安慰他说不要紧,咱们要努力,说不定可以。第二天早上,小弟的老师来了,对他说你放心,肯定能够得到这个口琴,你没问题,就带小弟去比赛。其实她是描写小弟参赛过程中的细腻情感,从姐姐的角度、爸爸的角度、妈妈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小弟的角度,都做了细致描写。

这篇文章最后点题、升华在于他真得了冠军,得到了一只口琴。老师真觉得他唱得很好,就算他不得冠军,也应该得到这只口琴。所以给他买了一只口琴,妈妈也预备着他可能得不了冠军,也给他买了一只口琴,结果就是小弟一下得到了三只口琴,一只口琴是奖励,两只口琴是爱。

第二个要诀是什么呢?下一篇见。
相关问答
观察的六种方法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21 10:51
科学观察的六个方法: 1.对比 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颜料混合;研究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控制变量法 当研究的一个物理量与2个...
全文
六实小幼儿园游戏观察记录——我们都是“小厨师”
1个回答2024-02-02 03:03
观察日期:2019年11月11日 观察地点:生活体验区 观察对象:部分幼儿 记录教师:中二班伏梦静 观察实录:   上午的户外活动开始了,我们本周玩的是生活体验区,里面新添了很多的做...
全文
观察的名言 观察的名言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3-03 23:04
1、不审不聪则缪《谬》,不察不明则过。——《管子·宙合》 2、不愿看的人,比瞎子更看不见。——英·布尔德 3、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4、细心观察产业界中那些自大的、维持不变的、独断...
全文
我们要多观察自然观察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3-07 13:24
我们要多观察自然观察的意思,观察物体时我们要(全面),多(角度),多(方位)观察.
观察小朋友的观察日记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3-10 09:11
观察小孩就要细微处入手,特别是展现天赋与天真的时候,就如同相机抓拍一样。
观察什么意思 观察是什么意思,观赏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1-11 21:30
观察 1∶细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2∶考查或调查 观赏∶观看欣赏
为什么别人总是能一边观察生活~观察人~一边听别人的谈话
1个回答2024-02-24 02:26
心不可二用,只能说别人其中一件事没有做好! 注意细节关键是看你是否用心,开始可以强迫自己去试着发现慢慢的你会培养成这样的习惯! 但是这种习惯有利有弊,还是需要你自己决定,因为生活中不是尽善尽美的,有好...
全文
观察,观察,再观察的英语怎么说
5个回答2023-01-04 09:11
Observation, observation, observation 例句 在路口,先观察,观察,然后再观察一遍。 At a junction, look, look, then look a...
全文
你晚上观察过天空吗,把你所观察到的写下来,
1个回答2024-02-10 17:07
我注意到,月亮旁边,始终有一个最亮的,星星,听说那是紫薇星。
在哪种观察中观察者也会与幼儿进行对话
1个回答2024-02-12 00:33
在对话观察中观察者也会与幼儿进行对话。 幼儿观察的目的: 幼竖袜儿观察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刺激感觉器官,发展观察力,促进智力发展,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主要方法。可以...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