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的故事(三):完璧归赵

2023-11-20 03:56

1个回答
楚文王得到和氏璧后,非常珍惜,奉为国宝,舍不得雕琢成玉器,把它珍藏了起来。随着楚国国君的更替,和氏璧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去,直到400余年后的楚威王时代。

楚威王为表彰有功之臣,特将和氏璧赐予了大司马昭阳将军。昭阳将军得到和氏璧后,亦奉为至宝,深深收藏,其手下的宾客们艳羡他得了和氏璧,就怂恿他拿出来给大家看看,昭阳将军架不住宾客们的劝说,再加上也想炫耀一下,就在游赤山的时候把和氏璧拿出来给大家观赏,宾客们都赞不绝口,昭阳将军也洋洋得意。人得意忘形的时候是最容易出事的,等宾客们散去后,昭阳将军发现和氏璧不翼而飞了,其后他费尽心力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并因此事郁郁而终。

昭阳将军失玉后的50余年,即公元前283年,赵国的宦官缪贤在集市上用五百金购得一块绝佳美玉,请玉工鉴定,竟然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于是就把它献给了国君赵惠文王。

公元前281年,秦昭襄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也想据为己有,就给赵惠文王写了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赵王收到信后,就召集大臣们商议,大家一致认为: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怕秦国食言,不给城池,白白上当受骗;要是不给,又怕秦国派兵来抢。给不给都是个问题,众人一时拿不定主意。君臣们束手无策,陷入苦苦思索当中。

沉默的氛围中,缪贤突然大声向惠赵文王说:“大王,此事若让一个人去处理,必定能成功,这个人有勇有谋,他叫蔺相如,是我的一个门客。”

“蔺相如?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本事吗?”大王问到,同时目光看向他,众臣也把目光投向了缪贤。

缪贤不慌不忙:“大王,你还记得上次我向你请罪的事吗?”赵惠文王怎么不记得呢?几年前缪贤得罪了他后,自己赤着上身,绑着斧头跪在朝堂上请求处罚的事还还历历在目呢。“寡人记得,怎么?这事难道跟蔺相如有关?”赵惠文王慢条斯理地问道。

缪贤又跪下了:“我还是要请大王再饶恕我的罪,我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你,这样你就可以确定蔺相如能不能去完成使命了。”

征得大王同意后,缪贤开始了自己的叙述。原来,得罪了赵惠文王后,缪贤害怕极了,就想逃到燕国去。这事被蔺相如知道了,蔺相如就劝他说:你怎么想逃跑呢?还想逃到燕国去,你这不是自取灭亡吗?你逃到燕国的理由是什么呢?缪贤告诉蔺相如说:有一年我陪同大王在边境上同燕国的君臣们相聚,燕王握着我的手向我表示亲近,还欢迎我到他们国家去。蔺相如听了:你傻呀,你不分析分析形势,当时你是大王的宠臣,燕国当然要巴结你了,况且,现在赵国强燕国弱,你要逃到燕国的话,赵国要是向燕国讨要你,燕国敢不把你送给赵王?这样你岂不是死路一条?缪贤听了蔺相如的分析,后背冒出了冷汗。嗯,差点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铸成终身大错,急忙向蔺相如请教对策。蔺相如说:此事甚是简单,你只要赤着上身,绑着斧子,向大王请罪请求处罚就行了。大王是个宽宏大量、爱才惜才的圣明君王,一定会宽恕你的过错的。缪贤就按照蔺相如说的办了,不但没受到责罚,惠文王还表扬他知错就改,官升一级。

赵惠文王和大臣们听了缪贤的叙述后,一致认为蔺相如是个大才,是跟秦国打交道的最佳人选,于是招蔺相如进宫。蔺相如进宫后,赵惠文王发现他个子不高,按现在的话来说也就1.65米左右,身体略显瘦弱,但举止得体,不亢不卑,面对高高在上的赵惠文王没有一点惧色。赵惠文王心里暗暗称赞,好一个蔺相如,不错不错,他开口就问:“蔺相如,秦国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我国的和氏璧,你看这件事应该怎么办?要不要给他们?”蔺相如对赵王施礼后说:“大王,秦国就是豺狼虎豹的性情,所谓的给我们城池不过是障眼法,他们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夺取我们的和氏璧,但现在秦国强大,我们弱小,要是不把和氏璧给秦国的话,理亏的就是我们,秦国就可以找借口攻打我们了;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而秦国不给我们城池,理亏的就是他们,可我们也不能吃这个哑巴亏呀。”“那我们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赵惠文王接着问蔺相如。蔺相如向前一步,拱手向赵惠文王施礼:“大王,你若信得过我,请派我携带和氏璧出使秦国,秦国要是把城池给我们,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他们要是不给我们城池,我一定能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赵惠文王也没有其它好办法,同意了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的建议。

秦昭襄王在章台接见了蔺相如。蔺相如双手捧着和氏璧,一步一趋,恭恭敬敬把玉璧交给了秦王。秦王拿到玉璧后,仔细看了又看,赞不绝口,然后又让人传给大臣们看,再又拿给嫔妃们看。大臣们都高呼“万岁”,没有一个人理蔺相如,简直是把他当作空气。

蔺相如断定秦国就是要使用诈术得到和氏璧,待玉璧重新传回到秦王手里后,就走向前去,对秦王说道:“大王,这个玉璧有个小瑕疵,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我指给你看。”秦王不疑有它,把玉璧给了蔺相如。没想到蔺相如拿到玉璧后,快速后退,一直到大厅的柱子旁,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没能做出任何反应,他们一同望向蔺相如。蔺相如怒发冲冠,涨红了脸,双手举着玉璧,大声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国群臣都认为大王是不会真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的,但是我认为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讲究诚信,何况是我们国家之间呢?再者说了,我们也不应该因为一块玉璧而惹的秦国不高兴。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携带和氏璧和国书,恭恭敬敬来交给你。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的是尊重你们的国家,向你们表示敬意。反观你们,处处充满了傲慢,没有以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有的礼节接待我,还把玉璧拿给嫔妃看,这不是侮辱我们赵国吗?我看大王无意给我国十五座城池,所以就把玉璧取回来了。大王若一定要强夺,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着,蔺相如做出要撞柱子的样子。

秦王怕蔺相如撞碎和氏璧,就向他道歉,并拿出秦国地图,把十五座城池划出来用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估计秦王还是想以欺诈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并以接待使臣的礼节接待我,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不能从蔺相如手里强夺和氏璧,就答应他斋戒五天。蔺相如回到住处后,偷偷打发他的随从化妆成平民百姓的模样,怀揣着和氏璧,从偏僻小道逃回了赵国。

五天后,秦王以贵重的礼仪在朝堂上延请蔺相如。蔺相如对秦王说:“贵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我的国家,所以派人拿着玉璧回我国了。再说秦国强大我国弱小,大王要是真有诚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可以马上派一个使臣到我国,我国会立刻捧着玉璧送来,不敢有丝毫耽搁。我知道欺骗大王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想不到蔺相如会来这一手,不过他说的也在理,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秦王想了想对大臣们说:“现在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给其它国家可乘之机,不如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秦国最终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人才,出使到秦国那样强大的国家都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了上大夫。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朝秦暮楚猫:蔺相如固然机智勇敢,但假如秦国真的是拿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呢?那最终理亏的还是赵国。蔺相如能从秦国全身而退,和氏璧能再回到赵国,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太好太好了!
相关问答
和氏璧的大小,传国玉玺的大小
1个回答2023-05-12 21:10
不小。长阔各三寸。
关于玉石的故事,如《和氏献璧》·《完璧归赵》
1个回答2022-10-05 12:42
和氏献璧课文
和氏璧在历史上非常有名,那么和氏璧玉玺到底在哪,和氏璧玉玺真实存在吗?
2个回答2023-03-12 06:06
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和氏璧玉玺,那是后人杜撰的对象,和氏璧玉玺只是作为一个传奇一样的存在,也没有什么有力的史料可以证明。
和氏璧真的是传国玉玺吗?
3个回答2023-01-14 22:25
按照民间传说和氏璧是传国玉玺。
成语完璧归赵完璧归赵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3-16 03:19
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现河北省城市),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
全文
我想知道和氏璧有多厚,传国玉玺有多厚,怎么和氏璧能做成玉玺呢?
1个回答2022-07-09 20:30
这个问题估计永远不会有答案的了。。。
用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最后到哪里去了?
2个回答2022-11-14 08:51
和氏璧被秦始皇带入了自己地宫陵墓里,等以后科技发到能够开启陵墓,我们就能一睹和氏璧的真容了。
传国玉玺和氏璧最后出现在哪里呢?
1个回答2023-02-12 10:21
有那位专家能说明白和氏璧
传国玉玺真的是用和氏璧做的吗?
1个回答2023-03-21 15:36
是的,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做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得到了和氏璧。并且用它做了传国玉玺。
和氏璧与传国玉玺的关系
2个回答2023-05-27 02:03
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