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民族是哪个民族

2023-11-18 15:06

2个回答
马背上的民族藏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能骑善射,在马背上创下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运动形式。早在一千多年前,西藏广泛开展赛马和马术等项目的体育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西藏各地每年都举行各种赛马和马术活动。西藏传统马术主要内容和形式有赛跑(大跑和小跑)、跑马射箭、跑马射击、马上拾哈达,以及各种速度马术技巧活动,具有惊险、难度大、技巧性强的特点,是参赛者勇敢、胆量和智慧的展示。西藏马术表现了高原民族奔放豁达的品格和勇于拼搏的精神,体现了藏民族善骑、善射的特长。西藏和平解放以来,马术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节日中的赛马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西藏马术队自1986年正式成立至今,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过11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的骄人成绩,为近百万农牧民群众举行了几十场马术表演。今天请大家拭目以待,欣赏来自雪域高原精彩的马术表演。 马术表演由10个部分组成: 1、马背上的藏舞 藏民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马背上的藏舞是西藏马术队将民族歌舞与现代马术技巧运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祝愿。表演者由8名女队员组成。 2、斩劈 此项运动源于战争年代,是一项军事马术项目,是我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演练或在实践中运用的一项杀敌技巧。斩劈项目对马匹胆量以及运动员的反应和手臂力量要求较高。目前我们结合多年的实践,修改演变成了今天的表演项目。 3、单人单马 骑手将在高速奔跑的马背上作出直立、倒立、跃马等高难度动作,是现代马术运动技巧动感与平衡的完美体现。表演者:拉巴次仁、拉巴琼达等。 4、马上射箭 此项目广泛流传于藏区农村和牧区,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表演方式完全是以全国比赛方法进行的,观众在观看表演时感到轻松又能体会到比赛的紧张气氛。主跑道长110米,两靶之间的距离为50米,要求队员在飞奔的马背上射出箭,射中红心为3分,黄心为2分,蓝心为1分。表演者:扎西达杰、次仁云旦。 5、双人双马 双人双马项目是现代马术技巧项目之一,由两名骑手并驾齐驱做出双直立、双倒立等动作。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协调和协作能力,同时也是技巧和力量的展示。6、马上敬献青稞酒此项目源于西藏阿里地区,是西藏马术队多年来整理民族体育文化的结果。要求由一名女队员在马背上手持酒壶,以优美的动作将酒倒入放在地上的酒杯中,接着一名男队员从飞奔的马背上侧身捡起酒杯一饮而尽。 7、双马单人 此项目为现代技巧项目。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有一个特点,就是离不开马。他们的祖先曾骑着马四处征战,创造了英雄的业绩。他们劳动生产离不开马,行路离不开马,就连吃、住、娱乐都离不开马。蒙古族盛行的体育运动之一是赛马,歌唱的是骏马,跳的舞是《牧马舞》、《马刀舞》,连最有名的乐器也叫马头琴。因此,人们把蒙古族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相关问答
马背上的民族是什么族
1个回答2024-03-02 02:57
马背上民族是蒙古族,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等,数之不尽。
什么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
1个回答2022-10-07 10:15
蒙古族 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正如蒙古族谚语所说的那样:歌是翅膀,马是伴当。无论外出放牧、搬迁转场、还是传递信息、探亲访友,甚至婚嫁等等,都要骑马去完成。
哪个民族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
1个回答2024-01-10 23:42
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
全文
三年级我们的民族学校为什么叫民族小学
1个回答2024-02-29 03:54
答案是: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不同民族,如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民族故事 作文:民族故事
1个回答2024-02-25 22:29
我身边的文明故事不少,但有一件事情,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它教会了我遇到任何事都要先想到别人。 那是一天晚上,我吃过晚饭,一蹦一跳的去公园玩。 正当我跳到五单元。突然,只听“咚”一声,我摔在了一个松动...
全文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什么的什么的民族小学。
1个回答2024-02-20 13:06
带有民族传统和民族特色的
请问民族民间舞的四大民族八大民间指的是?
1个回答2022-11-12 14:20
同意上楼的说法
马背上的民族是什么族
1个回答2023-12-03 02:00
马背上民族是蒙古族,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 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蒙古人以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故事、警句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美术、雕塑等,数之不尽。
民族乐器背后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9 07:09
葫芦丝的历史悠久,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得昂和布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的云南 得宏、临沧地区,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葫芦丝又名葫芦箫,阿昌语称“拍勒翁”,佤语称“拜洪廖”,它是由...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