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怕果,菩萨畏因”什么意思

2023-11-18 14:04

凡人怕果,菩萨畏因 这句话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4个回答
《佛菩萨的无上神权》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要知道欲界六道轮回是:天、人、阿修罗、饿鬼、地狱、畜生。你知道“天”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天界的一切天人,也包括玉皇大帝。凡是在六道轮回之内一切有情(六道众生),皆都比六道轮回之外众生(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低。只有六道轮回之外(如佛、菩萨、缘觉、声闻)才是最贵。也就是说(只有四圣法界)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才是最大的。

你们猜“玉皇大帝”和“阿罗汉”,谁贵谁轻呢?

圣曰:阿罗汉贵。因玉皇大帝(也叫天帝,即是天,还在六道轮回之内,尚未跳脱三界)是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而阿罗汉(又称自了汉,已经断除了见思烦恼,证得了有余涅槃,一旦证得此果位,无需再修,无需再学,是小乘佛教中的至高无上的究竟果位。虽然属于出世间圣人中最低的位置,但毕竟也是个圣人,依然超出了天帝四条街的等级。是在六道轮回之外,已超越三界的)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所以阿罗汉更贵,是天帝(天人道的帝释天,与基督教上帝在一个级别上,即是玉皇大帝)的上级。天帝见阿罗汉,皆要诚心礼拜,叩首顶礼。要知道天帝(即是天,天乃六道轮回内),虽是三界之内的王帝,三界之内的老大。但终究是尚未超脱三界的六道凡夫,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因地藏经记载,无间地狱之所以叫做无间地狱,之四原因:“是无论男女、种族、年龄、贵贱、或龙、或神、或天(天指的是玉皇大帝,也叫天帝)、或鬼,有了造罪行恶的业感,堕在这地狱里,都是同样的受苦,所以叫做无间。”你仔细看,有说过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吗?因四圣法界有情是很至高无上的果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彼岸。且超出六道不在三界中,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即永不打入无间地狱的。要知道,不但阿罗汉比天帝生命昂贵、连三界之外的一切辟支佛,一切阿罗汉,皆都比天帝贵的。如:降龙罗汉、伏虎罗汉、坐鹿罗汉、长眉罗汉、欢喜罗汉及其他(她)所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皆都比天帝大的,知道吗?

天帝即是天,天仍然在六道与三界中,是依然未超脱生死苦海的六道凡夫。而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缘觉、声闻)很至高无上的果位,达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且超越了六道不在三界中,是已彻底了脱了生死苦海的圣贤。天(天帝)也有堕入无间地狱的可能性,但他畏惧恶果,因为天帝造业惩罚会立即加倍,所以机率是较小的。而四圣法界有情是永不堕入无间地狱,可能性机率完全是零的。天(天帝,也叫玉皇大帝)是比四圣法界(譬如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低的,且四圣法界皆是他的上级。

四圣一凡级别划分:

佛绝妙至深第一(“佛”是佛教中的至尊,是全宇宙第一尊贵的生命。任何高贵的神灵与非神皆无法超越,是九法界有情的大BOSS)、

菩萨圣妙至烈第一(“菩萨”是仅次于佛的果位,一切大乘菩萨的地位、神权、福报、智慧与法力皆次于佛)、

辟支佛奇妙殊特第一(要留意“辟支佛”非佛,他只是也带了个“佛”字而已,他与“佛”比起来相差还很悬殊的,就如同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但他却比圣贤阿罗汉中的四种果位都高,而比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皆低的,他们之间是上下级的关系)、

阿罗汉烈势威颜至一(别说是阿罗汉,就算证得了阿罗汉中的最低果位,声闻须陀洹。就已经受人天供养,是“天”的上级与导师)、

天即是大势威德第一。

法界中一切仙佛神圣神位神权等级划分:

佛即是十法界中一级大统帅。

菩萨即是法界中心软慈悲,慈母的化身,亦是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即是法界究竟无上奖罚之主,为十法界中二级大统帅。

辟支佛即是法界最极奖罚之主,为十法界中一级大将军。

阿罗汉即是法界奖罚之主,为十法界中二级大将军。

一切上天即是法界奖善罚恶,为十法界中三级大将军。

再而简单划分一下:

佛相当于国家主席,即是一级干部。(其中最殊胜的一级干部,中共中央总书记)

观世音菩萨相当于国家国务院总理。(也是一级干部,但比佛相当于的一级干部要次之)

菩萨相当于国家二级干部。

辟支佛相当于国家三级干部。

阿罗汉相当于国家四级干部。

一切龙天相当于国家五级干部。

天帝也与我们南阎浮提世界的人那样,也是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念地藏王菩萨名号积修功德的。而佛、菩萨皆不是。

佛教把一切众生分成十大类,也就是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界、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前四种是已经解脱了六道轮回,生死苦海的圣人。后六种是还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六道凡夫。即要生生世世根据自己所做的善恶业去或好或坏,或高或低的地方受生,受业力支配。新的一生开始,善业成熟就到三善道,天、人、阿修罗去享受善道的生命。如果恶业成熟了就被迫转到三恶道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生命境界。都被善恶业所牵引去感受苦乐不同的生活。玉皇大帝是天人,也是由于做了善业,受善业所牵出生到天界。但这生结束了还要受善恶也牵引再去其他道投生。所以他是要生生世世受业力牵引在六道或好或坏的环境中生存。但是六道中乐少苦多,到善道有如长时间掉到海里的人刚出来喘口气,又掉到下面去了。很苦。而四圣法界众生是了脱了生死苦海,不再下堕的圣人。观音菩萨当然是已经脱离生死苦海,离苦得乐的圣人。而玉皇大帝这生福报受尽,如果以前有恶业还要去三恶道受生,做畜生,饿鬼,下地狱。这样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因为不觉悟就业,造业就要受善恶报。佛下生,为众生宣讲破迷开悟,了生脱死的方法。使一切众生都能依照他讲的方法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

在佛教中,“阿罗汉”与“玉皇大帝”那个级别高呢?

次第而下:

佛---菩萨(大乘)---辟支佛(缘觉乘)---阿罗汉(声闻乘)。之后还有声闻三种果位:阿那含(三果)、斯陀含(二果)、须陀洹(初果)。

以上,前四种是圣人,已经解脱生死。后三种虽然暂时没有解脱生死,但是,即使是初果人,也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即可解脱。因而,这些有情。都不是凡夫了。

再而下之:

天人(也包括玉皇大帝)---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这六种有情(六道众生),虽然因善恶果报有高低差别。前三者名为“三善道”,后三种名为“三恶道”。然而,并无本质区别:皆是凡夫,皆未能解脱生死。完全有可能下坠地狱,在六道中升降沉浮不止。如《优婆塞戒经》云:

“诸外道等,获得非想非非想定,寿命无量劫,若未得解脱分法,应观是人为地狱人。”(非想非非想定,是天界最高层次;解脱分法即部分的解脱法;最起码是声闻初果:须陀洹)

如上,合“六凡四圣”为“十法界有情”。涵盖一切有情。需要注意的是:十法界有情,各各具足“佛性”,皆有成佛的可能性。因而才有诸佛教化众生,令其解脱生死,乃至究竟成佛。

建立以上知见,楼主就能明白:玉皇大帝与阿罗汉,一者是凡夫,一者是圣贤。犹如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一切众生毕竟成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这个问题要从十法界讲起。佛陀告诉我们,全宇宙也就是包含我们地球的空间由十个不同的能量空间组成,其中分为六凡界和四圣界,六凡界就是我们常说的“六道轮回”,分别为天道(神仙界)、阿修罗道(半人半神)、人道(我们)、旁生道(动物)、饿鬼道、地狱道,这里面的生命体因为都存有爱欲烦恼的缘故,都在反复转世轮回,逃不出六道轮回。而四圣界则由彻悟宇宙真相、没有烦恼爱欲的修行者组成,分为声闻道(听闻佛法而悟道)、缘觉道(没有听闻佛法的机会但能凭借自己的经历悟道)、菩萨道、佛四个层次的生命体。

所以玉皇大帝在六凡界的最高一层,天道里面的巨头,是至高神,但是仍处于六道轮回中。对于所有的神仙而言,他是领袖人物,故称“神头”;对于成佛的预备人员,他却是小老末,故称“佛尾”,也就是“神头佛尾”;佛则是四圣界的最高一层,如来也就是佛的别称;而观音菩萨则仅次于佛,他们比玉皇大帝高出四五个级别呀(请留意,是高出四、五个“大”级别喔)!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这是什么意思呢?

即:这个偈颂当中讲到了,在天上天下,对整一个上下的世间当中,都没有像佛这样子了不起的、殊胜的、至高无上的、不可思议的,在十方世界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佛。世间的一切我都见完了,就是没有见到一个能像佛这样子最尊、最上、最高贵、最第一的。为什么佛陀能够成就这个偈颂的功德呢?我们应当知道,这就是般若让佛陀成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佛。因为他证悟了般若、他现前了般若、他圆满了般若,所以他是天上人间最尊、最上、最高贵、最第一,十方世界无法比拟。世间的一切见多了、见尽了,也无法像佛陀这样子。

问:佛陀不是讲众生平等吗?怎么还有级别高低之分?

圣曰:佛陀是讲众生平等。但指的是每个众生的因果业力平等,每个众生的因果是相等的,之所以感召的果报不同,有的众生是奖励,有的众生奖励更多一点,有的生灵是惩罚,有的生灵惩罚更严重一点,有的众生待遇特别好,皆是各人的业因造作不同,而自然呈现出不同的善恶奖罚。而身份高的往昔也是有功于世,有德于民,有利于天下,有奉献于人民群众的,而且法界凡圣有别,岂能混为一淡。不然对身份高的还公平吗?宇宙间还有公理正义吗?还有衡量轻重的公平秤吗?这因不平等,缘不平等,条件不平等,各人所造作的业因善恶与缘千差万别,所感召的果报怎能平等,境色怎能平等。不然这还叫有什么天理与人性。

“凡人怕果,菩萨畏因”的意思是:一般的凡夫俗子,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看事物大多只注重结果,只会对不好的“果”感到畏忌,而不知道要从“因”的层面去预防它;而菩萨,因为会从“因”的层面去预见到“果”,所以,菩萨畏忌的是“因”。

因,是指原因;果,是指结果。佛教讲的是因果报应,意思就是只要有什么“因”,就必然会有什么“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果关系。

出自印光法师的《印光法师》:经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

意思是:正如经书所讲:菩萨很重视因地,而众生很重视事情的结果,也是这样啊。

 


扩展资料:

佛教是以因果规律为指导的,因果又称为因缘果报,就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意思。普通人不懂得这个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往往做下好多恶因,这时候他不怕,当恶果现前的时候,他才真正开始害怕。

而菩萨呢,就是泛指懂得因果而且能坚持以此为指导的修行人,他们最怕自己约束不住自己去做恶因,因此他们加强对自己的管理,不做恶因,将来就没有恶果,他们只做善因,所以将来只有累累善果的享受。

因果循环讲的是前果后因的关系。但究其根本,因果循环其实也还是超脱不了因果报应的规律。













佛教是以因果规律为指导的,因果又称为因缘果报,就是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意思。普通人不懂得这个宇宙的最根本规律,往往做下好多恶因,这时候他不怕,当恶果现前的时候,他才真正开始害怕。而菩萨呢,就是泛指懂得因果而且能坚持以此为指导的修行人,他们最怕自己约束不住自己去做恶因,因此他们加强对自己的管理,不做恶因,将来就没有恶果,他们只做善因,所以将来只有累累善果的享受。
佛教讲因果通三世,因果是宇宙人生不变的法则,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一般人只是在事情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时,才知道畏惧,而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他能从事情开始时就判断出它会产生的后果,从而在自己的起心动念处把恶果的因去除掉。
相关问答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1个回答2024-02-04 00:30
凡夫只知道怕恶果,却不知道从源头——因上去解决,所以为凡夫。 菩萨知道怕恶果,而且更知道真正要怕的不是果,是造就果的因。菩萨们一举一动一心一念都严格谨慎地保持着清净善因,菩萨们不受恶果,是因为他们...
全文
菩萨的四不畏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6 08:07
菩萨四无畏:菩萨教化众生时有四种无畏,即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二、尽知法药和知道众生根欲心性,说法无畏。三、善能问答,说法无畏。四、能断物疑,说法无畏。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2-14 23:58
菩萨畏惧造恶因,因此会及时忏悔纠正,并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永不再犯同样的过失。众生畏惧因果恶报,因此,造了恶因也不愿意悔改,唯独恶报现前时痛苦不堪才愿意悔改。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8-13 05:07
其实就是说,我们凡夫只看到事情的结果,对结果产生恐惧,但并不了解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才是最可怕的,菩萨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会害怕因。这里讲害怕只是比喻,并不是真的害怕,是指能克制自己不去造这个因。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是什意思?
2个回答2023-02-08 18:43
众生是世间的凡夫,往往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出种种恶业恶事,这种人在产生后果的时候,承担责任时就会后悔,害怕,这是在事情发生以后的反应,而菩萨是圣贤,往往在事情未发生时,时刻警惕着“起心动念”,因为起心动...
全文
为什么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1个回答2022-12-22 14:47
有什么样的因,就相应什么样的果。造了恶因,必然会承受恶果。众生往往在恶果现前的时候害怕逃避,所以说众生畏果。菩萨知道恶果必有其恶因,因此,从因处下手,不造恶因,所以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恶果,却不怕造恶因...
全文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01 11:15
有什么样的因,就相应什么样的果。 造了恶因,必然会承受恶果。 众生往往在恶果现前的时候害怕逃避,所以说众生畏果。 菩萨知道恶果必有其恶因,因此,从因处下手,不造恶因,所以说菩萨畏因。 众生畏恶果,却不...
全文
众生畏果,菩萨畏因。那么佛畏什么?
2个回答2023-06-24 20:27
佛落泪是慈悲不是畏惧,因众生末世被魔欺骗而悲伤。佛是无畏的。
“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
1个回答2022-07-21 17:21
最近简单的理解:吃软不吃硬!
“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
3个回答2022-04-30 02:04
【典故】隋朝时,更部侍郎薛道卫曾游钟山开善寺。他想给寺里的小和尚出难题,就问道:「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为何低眉?」小和尚不假思索,立即回答:「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四魔」...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