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哥的胡琴》读后感怎么写范文

2023-11-13 23:03

1个回答
《祥哥的胡琴》读后感范文(1)
假期里,我又读了一遍《稻草人》这本书,其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祥哥的胡琴》。
主人公祥哥和母亲住在小溪边一所又小又破的屋子里,父亲临死前给了他一把胡琴,这把胡琴已被拉得很旧了。在祥哥四岁的时候,母亲把琴交到他手里,希望她能拉出好听的曲子。可是他还不会拉胡琴,拉的声音像据木头一样。他一边拉一边走,尽管他拉的胡琴非常难听,但是祥哥还是感到很欢快。祥哥走到了森林里,泉水、风儿和小鸟都成了祥哥的老师,祥哥在大自然中胡琴拉得越来越好。祥哥把泉水、风儿和小鸟教他的这三种音乐合为一体拉给妈妈听。妈妈觉得太好听了,让祥哥拉给所有人听。祥哥到音乐会上去演奏,可听众们嘲笑祥哥穿的像穷人一样,刚开始他们的嘲笑声还很轻,后来嘲笑声越来越大,最后他们纷纷走出音乐厅。祥哥回到了家乡,家乡的人们听了他的琴声都感到甜美、舒适。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也只有生活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人才能听得懂。
《祥哥的胡琴》读后感范文(2)
在一条碧清的小溪边,有一间又破又烂的屋子。屋子已经千疮百孔,风,阳光,月光都能穿过这些小孔,进入这屋子里。破旧的墙壁上挂着一把胡琴,衣着破烂但非常洁净的小男孩在注视着母亲为自己缝补衣裳。月光洒下,小溪边也树立着房子的影子,连半夜起来的鸟儿都注意到了。
读到这里,我已经了解了,祥儿的家住在小溪边,家里边很穷,从他身上穿着破烂的衣服,母亲孩子为他缝补着已经烂了的衣服可以看出家里没有钱买新衣服了。祥儿很听话,在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时,安静的坐着,不打搅母亲做活。
这把胡琴是父亲留给祥儿的,是一把很旧的胡琴:青色的竹干,因为手经常把握,变得红润了,涂松香的地方经常被弓摩擦,成了很深的沟,绷着的蛇皮也褪了色。这时父亲经常拉的琴,现已经是祥儿的。母亲让自己也像父亲一样能拉出最美的音乐。
祥儿每天都练习拉琴:这声音像是在锯木头,这是叫花子胡琴,难听死了,不如把琴给我们玩……只有母亲很欣赏自己拉出的琴声,祥儿拉琴进步的很快,越来越好听了!祥儿走进森林拉琴,这时,一个声音:小弟弟,我教你拉琴吧!祥儿这才看到,是泉水哥哥。祥儿就伴着泉水的声音拉起了胡琴,渐渐的琴的声音和泉水的声音荣为一体了。风哥哥和小鸟哥哥都教祥儿拉琴,聪明的祥儿很快就掌握了各种本领。小溪听着听着就忘记了流动停下来,小鸟听着就站在树枝上,微微闭着眼睛,风也安静下来,用自己的手抚着祥儿的头发,大自然都要沉醉了!
听话的祥儿按照母亲的话,自己练习拉琴,尽管好多人都不惜欢听自己拉出的琴声,可祥儿依然不自卑,走进森林,伴着鸟儿,泉水和风儿的声音,将鸟儿、风儿和泉水的声音融入到自己的琴声里,使自己的琴声更贴近自然,更融入自然,美妙的音乐在自然中产生。
祥儿从自然界的声音悟出了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母亲倍加欣赏:孩子,你现在已经比你的父亲拉的好,可以到城里参加音乐会比赛,把自己编的曲子拉给世界上所有的人听吧。
当祥儿穿着干净的却又有许多补丁的衣服走上台时,所有的达官贵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这是哪的野孩子,也要在这表演拉琴,瞧他的胡琴真难看,就是个破烂。这哪是琴声啊!真难听,赶快下来!祥儿坚持拉完一首曲子,仍然向所有的人深鞠一躬,走下来,留下那些咒骂声回荡在台上。
祥儿在母亲的心中,已经是拉琴最好的人,可是在音乐厅里,那些有钱的人怎么会说很难听呢?难道大音乐家的表演只有他们才配得上欣赏?这已经说明,在音乐厅里的那些人看不起祥儿,觉得他是乞丐,冒充的音乐家,也不管祥儿拉出的声音多么优美,在他们眼里,祥儿就是冒牌的。可祥儿是坚强的,也很懂礼貌,从容面对发生的一切。
母亲迎接归来的祥儿,聆听祥儿讲述的一切事情,笑着说:别人不喜欢祥儿的音乐,我最喜欢了,拉给妈妈听吧,听着你的琴声,编草席就更有劲儿了。
琴声从破旧的小屋里传出来,风儿投过空隙钻进屋子聆听着,阳光投过小空隙钻进屋子聆听着,拉纤的纤夫听到琴声也顾不上滴落的汗水,走得更快了。小鸟儿落在屋顶上伴随着琴声唱起了歌,被红红的铁削灼伤了手的铁匠忘记了疼痛,琴声像棉纱一样盖在田野的农夫身上,农夫把锄头握的更紧了……大自然中所有的一切都被祥儿的琴声吸引了。
谁聆听我的音乐,不是城里的达官贵人,不是那些看不起穷苦人的人,而是每时每刻都在鼓励自己成长的母亲,坚守在田里劳动的农夫,是背着绳子的纤夫,是温柔的风儿,和暖的阳光,皎洁的月光,同样有优美歌喉的小鸟,甚至是大自然中的一切,所有和自己一样有温馨家庭的穷苦的人。
从祥儿的拉琴到自己的学习,每一点点的进步都能得到爸妈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一点点细微的进步都能得到大家的赞美,能融入到这大家庭中学习,是非常荣幸的,不仅是在家中能学习知识,还能在学校里学习更多的知识,还有在这互不谋面的博客大家庭里,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就像祥儿的琴声融入到大自然中,从大自然中吸收融合音乐的真谛。学习也是这样,除了书本的知识,还要学习大家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表演给台下的人看,而是为了充实自己。
相关问答
祥哥的胡琴
1个回答2023-11-07 18:18
        从前,有一个叫祥儿的孩子,他的父亲去世了。留给了祥儿一把胡琴。祥儿长大了,可是他还不会拉胡琴,拉的声音像据木头一样。他一边拉一边走,尽管他拉的胡琴非常难听,但是祥儿还是感到很欢快。 ...
全文
祥哥的胡琴中祥儿向谁学习拉琴
1个回答2024-02-19 22:38
《祥哥的胡琴》中,祥哥在向泉水、风和小鸟学习后,胡琴拉得越来越好,后来都市的音乐厅邀请祥哥拉胡琴。
稻草人——祥哥的胡琴
1个回答2023-10-01 16:21
        这把胡琴是祥儿的父亲时常拉着玩的。本来青色的杆去,因为手经常握,变得红润了;涂松香的漏绝地方经常被弓摩擦,成了很深的沟;绷着的蛇皮也褪了色。繁星满天的夏夜的夜晚,清风吹来的秋天的夜晚,...
全文
你知道祥哥的胡琴是怎么来的吗?
1个回答2023-12-27 11:36
道理: 大自然的声音才是劳动人民最爱听的美妙音乐;我们要学习祥哥勤学苦练,不懂就问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祥哥的胡琴》是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中的一篇,祥哥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努力刻苦,...
全文
祥哥的胡琴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08 23:14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写的童话《祥哥的胡琴》。   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叫祥儿的孩子,他的父亲去世了。留给了祥儿一把胡琴。祥儿长大了,可是他还不会拉胡琴,拉的声音像据木头一样。他一边拉一边...
全文
祥哥的胡琴的道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1 14:05
祥哥的胡琴的道理是什么介绍如下: 从这个故事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自然的声音才是劳动人民最爱听的美妙音乐,祥哥应该坚持练习,不断努力,为妈妈和乡亲们演奏更美妙的音乐。 读后感写作如下: ...
全文
《祥哥的胡琴》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07 00:08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祥哥的胡琴》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祥哥的胡琴》读...
全文
祥哥的胡琴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06 18:05
  今天,我读了叶圣陶写的童话《祥哥的胡琴》。   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一个叫祥儿的孩子,他的父亲去世了。留给了祥儿一把胡琴。祥儿长大了,可是他还不会拉胡琴,拉的声音像据木头一样。他一边拉一边走,尽...
全文
祥哥的胡琴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1-12 16:09
《祥哥的胡琴》一文主要讲述了音乐不分高低贵贱,而大自然的声音其实也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表达作者认为现在的人离大自然太远了,已经忘记了大自然的声音。同时希望人们能够重视自然环境,让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高雅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