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书奶奶的星星读后感

2023-11-11 21:20

1个回答

史铁生的书奶奶的星星读后感1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严肃的结尾,大约都是突然面对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再不能睡一宿觉就把它忘掉,事后你发现,童年不复存在了”。

史铁生的《奶奶的星星》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文字总是用来记录作者本身的对社会的感受。唐诗宋词每每当你读到意蕴悠远的那句时,你总可以感受到与诗人心有灵犀的微妙以及穿越时空不谋而合的喜悦。而《奶奶的星星》给我的不是那份微妙与悸动。而使来自记忆的共鸣。生命中总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而她对你来说也是举足若轻。小时候坐在外婆的摇篮里,以为外婆就是我的世界。外婆之于我就如李密所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小时候是由外婆带大的。《奶奶的星星》中的片段,无一例外曾在我生命中上演。小时候别人开玩笑“你以后怎么孝顺你外婆呢?”小姑娘总想着“以后给外婆买件好看的衣服吧,她的衣服总没有我的好看”,但外婆总是笑着道:“不知等得到那个时候不?”现在的我才明白语气中的带着的苦笑和无奈。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天人感应的事,在外婆检查出患癌的前几个月。我心理总有种不好的暗示“如果外婆去世,我会······”曾经甚至出现过幻听,仿佛听见妈妈在呼喊昏迷不醒的外婆的声音。记忆里的忧伤就点到为止吧。不忍回忆,因为记忆就像个黑洞,让你和那时那刻的自己身同感受。我宁愿相信史铁生所言,外婆变成了一颗星星,一直陪伴着我照亮我未来的路。

“据说有一种蚂蚁,遇到火就大家抱成一个球,滚过去,总有一些被烧死,也总有一些活过来,继续往前爬。人类的路本来就很艰难。历史,要用许多不幸和错误去铺路,人类才变得比那些蚂蚁更聪明。”在《奶奶的星星》里面奶奶就是那些被烧死的蚂蚁吧,在那个时代生活的人,总包围着某种不幸。也许是历史的车轮总要走过那样的时光。想起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作者以父亲的口,道出了对那个时代的不满,以及对奶奶一样的“地主”的同情和爱。而历史总是缓缓前进的,错误的路总会随着时光绕个圈找到正确的'出口。

史铁生的书奶奶的星星读后感2

今天看书时,看到了一篇史铁生的文章——《奶奶的星星》。里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夏夜,天上漫天星斗,每当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奶奶也给我讲过星星的故事,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说:“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多燃起一颗星星。

大意是,每个死去的人都会变成天上的星星,照亮后来者的生命。尽管是童话的说法,但将其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每个活过的人,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变成为智慧,照亮了后来人的人生与路。

作者史铁生仰望天空时是否会想起奶奶,是否会抓住那颗最为闪亮的星星想想那是否就是“奶奶的星星”呢?

我并不能知道史铁生作家的想法,但我知道,听说了作者奶奶那个故事后,每当黑夜降临时分,在满天星斗中我总会寻找那颗爷爷的星星,那一颗最为闪亮的明星,我坚信着,那颗是爷爷的星星。

仰望星空,满天星斗,我想找到那颗照亮我人生的爷爷的星星。

我慢慢地回想着爷爷讲过的一个个故事,那些故事不像童话那么没有,令人心碎;也不想神话那么雄伟,令人为英雄的英伟壮举而心感震撼。一个个故事都那么朴素,却也那么的迷人。那之间的做人道理使我走的成长更加平坦。那些道理会伴随着我一生,像天上那颗爷爷的星星一般,永远闪亮,伴我一生.......

我总记得当年爷爷的脸,他曾为我比星星笑得更多。

当我看到满天星星,让那柔柔光辉,为我解开心中痛苦。

当我见到星河灿烂,当我记起当年往事,我在心中记住你,怀念你在我心中照耀过,你想那银河星星,默默照耀着我。

当我见到光明星星,我慢慢回想着史铁生奶奶讲过的那个神话。我也开始相信,每一个火锅的人,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明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可能是一直含泪的蜡烛......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满天星斗......

史铁生的书奶奶的星星读后感3

这篇文章讲了三年级的四个同学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春燕扮演奶奶,高晓亮扮演孙子,福福扮演爸爸,小翠扮演妈妈。做好饭后,一家四口开始吃饭。可孙子、爸爸、妈妈都坐下吃饭后,奶奶还没坐下,他们就开始议论奶奶该坐哪,高晓亮说:“我家奶奶吃饭时不和我们坐在一起,是蹲在灶门口吃的。”“对啦!我家奶奶每天都等我们吃完了,才吃我们剩下的菜。”小翠拍着手,尖声尖气地帮着腔。虎头虎脑的福福猛地站了起来,眼一瞪,头一摇,手一摆,:“根本不是的,我家奶奶瘫痪睡在床上,妈妈每天在我们吃饭前就把奶奶的饭菜送到床边,有时妈妈还一勺一勺地喂奶奶哩。”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感觉福福的妈妈做的最好,因为孝顺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里有一句话: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句话的意思是:长者站着的时候,你要让长者坐下,长者坐下后让你坐下你才能坐下。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我奶奶。

奶奶在10年前来到了我家,那时我还没出生,奶奶一直照顾到我上小学一年级。整整六年的时间,我听我妈妈说,这六年里,我奶奶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我,非常的不容易。我爸我妈上班太忙,我奶奶生病了他们也赶不回来。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奶奶回老家了,我已经有整整4年的时间没有见到奶奶了,我非常想念她。我奶奶今年80整了,我爸说夏天要带我回东北去看她,我非常期待。

奶奶老了,有一天爸爸妈妈也会老,我要像爸爸妈妈孝顺奶奶一样孝顺他们,因为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乌鸦尚知反哺,何况人乎?让我们都来做孝敬父母的好儿女,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国家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史铁生的书奶奶的星星读后感4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沏一杯香茗,让其香气在窄小而整洁的房间里氤氲。我再次拿起那本泛黄的散文集。自寒假以来第一次静下心来端坐在书桌旁。我想夜晚是适合阅读的,而史铁生的书适合在夜晚独自一人静静品味。

20xx年12月31日,坐在轮椅上的他终究没有跨过命运的坎,遵循所有尘世间的人们必须历经的规律,他倒下了。是在凌晨,走得悄无声息,正如他无声息地来。当人们得知,那已经是朝阳明艳在天的时候了。对于一个人的生与死,世人早已看惯并且懂得死亡是每一个人亘古不变的等待。所以,我们不必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哀伤。反而,有些人在逝去后被人们美其名曰伟人。那是因为他之于后人的意义远胜于他自己的生命。于我而言,史铁生就是这么一位伟人。

最早看他的文字是在初二。看那篇《我与地坛》后竟会不自觉地落下眼泪。知道了时间有这样一位母亲常年循着他儿子轮椅的印迹,在偌大的花园里找寻着什么,盼望着什么。一位朋友说早在写《我与地坛》时,他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是啊,生活给了他沉重的考验,而他最终选择了写作。我觉得,写作是世间最孤独的事业,是可以把万事万物抛之九霄云外的事业,包括生死。也是从那时起,我便学会了从字里行间领悟到自己未曾经历的苦楚。人人都说生活是一本书,而我说书是生活。在书中,我们领略世间百态,看尽风情万种。

现在我看的是《奶奶的星星》,文中字字透露着作者对奶奶的情怀。奶奶是个小脚女人,自小嫁入老史家,在家中受尽屈辱。尔后在文革期间被冠上了地主的罪名,说是吃的是剥削的饭。这让奶奶羞愧不已,于是每个早上天还未亮就拿起扫把去扫大街,努力改造,为的是脱掉自己成分不好的“帽子”。在作者的记忆中,老海棠树和奶奶是不能分开的,好像他们从来就在一起。如文中所写“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今夜星空寂寥,临近正月的夜晚透着一丝寒意。杯中茶渐渐变凉,同样地我对爷爷的思念浓稠得化不开。

春节将至,我却没有感到喜庆的气氛。以往过年,伯伯们都会从香港回来,带着他们的儿女。我就每天跟堂哥姐弟妹一起疯玩疯跑,很是让大人们烦心,一家上下吵吵闹闹的。我们从一楼跑到四楼,再从四楼跑到街上。春节那几天,坪山的街道都很冷清。在黑夜当中,只有我们的玩闹声在回荡。偶尔伴随之的是烟花绽放的砰砰声。

于伯伯们而言,坪山是生他养他的地方,更是祖祖辈辈们生活的一方水土。从我记事以来,他们会在过年前一个星期回坪山,住上十天八天什么的。等到渐渐懂事了,他们也随之一年比一年晚回了。而今年由于爷爷的逝世,伯伯们也都了无牵挂,于是都不回来过年了。

写到这里,想起史铁生写的一段话,感触至深: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严肃的结尾,大约都是突然面对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再不能睡一宿觉就把它忘掉。事后你发现,童年不复存在了。

如果说我童年也有一个严肃的结尾,那么我想就是爷爷的逝世了。那些天爸爸时时神情恍惚,伯伯们轮流从香港回来探望卧病在床的爷爷。医院那阵浓郁的消毒水味,仿佛要把人间所有的希望扼杀。自小便开始觉得医院是个可怕的地方。白床单白衣袍,又或是鲜红的血迹映衬苍白的容颜。看着便心里发麻,想逃却无处可逃。自奶奶驾鹤西去有整整六年时间,爷爷都是自己过活的。爷爷行动不便,耳朵眼睛都不好使,于是只能呆在家。我不知道在这六年里,爷爷是怎样过来的。他逝世那天,伯伯们都在,一个不漏。医生在病床上为爷爷抢救。现今想来,那时的医生恐怕也像简贞在《四月裂帛》中的“你”一样。“每次当病人危急时,我们明知无用,仍勉强做些急救的工作。其目的并非要救病人,而是要安慰家属”。

到最后,爷爷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但我觉得,他是无遗憾地走的。或许,爷爷早就想和奶奶重逢了,他太孤独了。可又舍不得一手抚养大的儿子,于是又逗留多了几年。最终选在我童年即将消逝的时候离去,让我怎样都无法忘怀。在有生之年,我仅看过爷爷哭过一次。那是在奶奶去世后,他的兄妹们来看望他。他当即老泪纵横。我想,能让一个被生活打磨得无欲无望并安静地过日子的老人落下泪来,那必定是一件于他而言痛心疾首的事情。和爷爷一起长大的,是他的兄弟姐妹们。所以,在他们面前,感情才得以宣泄。而在我和爸妈面前,他需要隐藏和回避。又有哪个老人会在自己儿女面前热泪盈眶?他们能做的只有唉声叹气,嘴上喃喃自语道老了老了。而他们的内心世界又有谁愿意窥望和了解?

在帮爷爷穿衣服的时候,爸爸失声痛哭。尽管他的妻子,他的女儿在场,他也不顾颜面地哭了。那是我与爸爸共度十六个春秋以来第一次见爸爸哭。

是啊,有那么一个人,自你出娘胎以来,便平稳地活在你的世界里并占有一定权威。这个人看着你一点一滴长大而你看着他一丝一迹老去,有一天,他真的老了。你不再需要他的教导也能过得很好而他却要依赖你的时候,你又深感厌烦但为了尽孝道你必须照顾他直到他死去。这样直至他对这世界再无眷恋,并且岁月催促他要去另一个世界过活了,他就真的走了,再也没回来。这个在你的世界里活了半百年的人,消失在你的下半辈子里。于是你哭了,终于懂得如果他能活久一些该多好。可往往事与愿违,人生总有那么些遗憾不能弥补。

在没有爷爷的日子里,生活依旧如白开水般有条不紊。我承认,若爷爷还在,我也还是和往常一样不抽空去陪他聊聊天说说话什么的。这也该是我不善言辞所致。我深深懂得爷爷的孤独和苦闷,而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或者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有人对爷爷说:“爷爷,我能理解你”。那么说那话的人定不会是我,也不会是爷爷的孙女。那是来自另一世界的力量与呼唤,它在召唤爷爷。于是爷爷便去了。

我只愿爷爷在那生活得很好。有人陪他聊天并且不会孤独。

相关问答
史铁生奶奶死亡
1个回答2024-01-24 10:43
1.我回忆奶奶哄我来睡觉的情景 我给源奶奶踩背,谈到了奶奶的死 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开了人世 我在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中悟出了哲理 2.漫长突出了我当时的幼小以及我当时为奶奶踩背时的不耐烦....
全文
史铁生的奶奶是怎么样的人物
1个回答2023-12-04 07:06
非常坚强、乐观、慈祥的人。在史铁生小的时候,奶奶经常照顾他,给他讲故事、唱歌,陪伴他成长,史铁生生病后,奶奶经常鼓励他,让他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在史铁生去世后,奶奶也一直怀念他,常常想起他的笑容和声...
全文
读了《老奶奶的小铁勺》有什么后感?
1个回答2024-03-04 00:51
这是一篇读来挺“费脑子”的文章。作者对睡觉的描写,有的地方显得很平常,就和所有普通家庭拥被而眠一样。可是有的地方又极不平常,仿佛带着些“宇宙形成”或“物质诞生”的神秘感。究竟如何理解,就看你自己的...
全文
老奶奶的小铁勺真有意思,书中有很多出其不意的情节,你能说出两个吗?
1个回答2024-01-22 08:54
“小铁勺迎着风一个劲儿地滑行。滑呀,滑呀,成了勺子雪橇”从中可以想象出这喜感的画面,仿佛赋予了小铁勺生命; 小乌鸦把小铁勺叼走了,老奶奶叫着乌鸦,乌鸦却装作没有听见。这里也特别有趣。
老奶奶的小铁匀内容
1个回答2024-03-15 07:50
今天早上,小明和小丽背着书包,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去上学,到了十字路口,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手拿着包裹,一手拄着拐杖,朝马路对面走去,这时信号灯快要变为红灯了,车辆川流不息,小明和小丽连忙跑过...
全文
老奶奶的小铁勺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4-18 17:01
这是一篇读来挺“费脑子”的文章。作者对睡觉的描写,有的地方显得很平常,就和所有普通家庭拥被而眠一样。可是有的地方又极不平常,仿佛带着些“宇宙形成”或“物质诞生”的神秘感。究竟如何理解,就看你自己的...
全文
老奶奶在地铁摔倒了,然后你是工作者你该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26 03:25
既然是在地铁站,我想不管老奶奶是在地铁上还是地铁站摔倒的话,地铁上与地铁站属于龚总场所的话应该是有其他人员在场的见证,也有摄像头,这种情况下不用担心被人讹诈,所以应该第一时间将老奶奶扶起。这是工作人员...
全文
在《红灯记》是怎样描写李奶奶向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的
1个回答2024-03-17 20:02
先以李奶奶炸雷般地对李铁梅说“爹不是你的亲爹!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开头,接着,是“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的思绪难平的大段唱腔进行厚重煽情的铺垫蓄势。然后,是作为全剧核心的长达 80 多句的掷地有...
全文
老奶奶在石凳上磨铁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01 21:18
老奶奶在石凳上磨铁,成语是【磨杵成针】 【解释】: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自】:《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
全文
史密斯奶奶是
1个回答2024-01-30 14:41
史密斯奶奶一款躲避动作游戏 你要问的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