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送毕业生蓝田玉印章,意义何在?

2023-10-20 10:27

3个回答
大凯滚学送毕业生蓝田玉印章,是想要送游姿学生一片祝福,想要以玉传情,让学生们记住在学校的美好时光盯磨余,奔赴更好的前程!

  6月30日,陕西西安西北大学毕业生离校之际,每人都收到母校送的一枚蓝田玉印章,印章上刻有学生的名字,学生直呼太豪了。校长郭立宏说,学校送蓝田玉印章,希望以玉传情,让学校的校训陪伴毕业生继续前行。

  其实,这个事件让我想起了另外一则故事。在加拿大科技界,常常可以看到,在一些专做返家学者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式样相同的钢制戒指。原来,凡佩戴这种戒指的人,都是著名的加拿大工学院毕业生。

  这所学院誉满全国,在国际上也有相当威望,可是在该校历史上曾出现一件几乎使该校名誉扫地的事情。一次,加拿大政府将一座大型桥梁的设计工作交给一名毕业于该校的工程师。由于设计失误,桥梁在交付使用后不久就倒塌了,政府及地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为了牢记这个惨痛教训,加拿大工学院不惜巨资,买下建造这座桥梁的所有钢材,加工成戒指,号称“耻辱戒指”。

  从此,每届学生在毕业领取纯举饥文凭时,都要领取一枚这样的戒指。 长期以来,加拿大工学院的毕业生们牢记“耻辱戒指”的教训,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取得了许多成就。虽然这枚钢戒指仍然戴在所有加拿大工学院毕业生手上,但“耻辱”已除,他们中许多人都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所以,不论是送蓝田玉还是“耻辱戒指”学校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在用物质的存在纪念学校的学训。不论答滑何时,都应当恪守做人的准则。

  凉风有意,秋月无边。又是一年毕业季,你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校训?我想这就是两所高校不惜花重金制作毕业纪念品的原因吧。

送这种礼物的意义就是让学生永远的记住自己的母校。
相关问答
蓝田生玉是何意?出自于哪?
1个回答2024-02-18 20:25
【释义】蓝田县盛产美玉。比喻名门出才子。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三国时,诸葛亮、诸葛谨兄弟二人各事其主:诸葛谨在吴,诸葛亮在蜀,其实他们还有个兄弟诸葛...
全文
蓝田种玉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3 09:29
  原指杨伯雍在蓝田的无终山种出玉来,得到美好的婚配。后用来比喻男女获得了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典出《晋·干...
全文
蓝田出玉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5 11:31
  原指杨伯雍在蓝田的无终山种出玉来,得到美好的婚配。后用来比喻男女获得了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典出《晋·...
全文
蓝田种玉的典故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0 12:54
这副对联是写结婚的,用来比喻男女获得了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 上阳宫,南临洛水,北连禁苑,风景优美,宫女无数,诗人王建曾写诗赞曰:“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这个...
全文
蓝田生玉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1个回答2024-02-01 23:31
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蓝田生玉”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名门出贤良。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吴书.诸葛烙传》,恪少有才名,发藻岐嶷,辩论应机,莫与为对。权见而...
全文
蓝田生玉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4 06:46
【解释】: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出自】:《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贤父生贤...
全文
蓝田生玉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2-07 09:19
lán tián shēng yù 成语释义 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 成语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诸葛恪字元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
全文
蓝田美玉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19:06
1、头上蓝田玉 汉 辛延年 《羽林郎》 2、蓝田日暖玉生烟 唐 李商隐 《锦瑟》 3、神光欲截蓝田玉 唐 李贺 《春坊正字剑子歌》 4、我怀蓝田玉 唐 魏万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5、蓝田生...
全文
蓝田生玉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3-07 13:39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诸葛恪字符逊,瑾长子也。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蓝田生玉,真不虚也。 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比喻名门出贤子弟 ...
全文
蓝田种玉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09:48
典源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 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