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2023-10-10 04:15

人人皆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3个回答
应该说人人都有佛性但是你没有出生死轮回,佛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前辈诸菩萨是我们的学长因为他们已经猛辩是正果的圣人我并知冲们是凡夫,最主要的是我们拜佛绝歼是恭敬佛 佛法恭敬中来所以才有拜佛
【六即佛】

天台宗就佛而判立六即位,称为六即佛。据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卷上载,六即佛即:(一)理即佛,又作理佛,指一切众生。盖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皆即是佛,故称理即佛。(二)名字即佛,又作名字佛。指或从善知识处闻知,或从经卷中见得,而了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之人;此等之人,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故称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指既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进而依教修行而达于心观明了、理慧相应(即境智相当)、观行相即之人;此等之人,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言行一致,以证此位,故称观行晌明即佛。此位分为五品位,即: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四)相似即佛,指于前述“观行即”位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而得六根清净,断除见思之惑,制伏无明之人;此等之人,虽未能真证其理,但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称相似即佛。此位分为十信位。(五)分证即佛,又作分真即佛。指分断无明而证中道之位;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族谨贺地、等觉位,渐次破除一品无明,而证得一分中道。(六)究竟即佛,指断除第四十二之元品无兆派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证入极果妙觉之佛位。此六佛虽因智(悟)情(迷)之深浅,而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彼此互即,故称为“即”。p1276

FROM:【佛光大辞典】
佛曰:“求人不如求己。”
既然拍清漏如此,拜拜自己又如袭烂何?人人皆佛,你也是佛,我也是佛,拜佛就是拜己正雹,既然是拜自己,又何必那么计较呢?阿弥陀佛!
相关问答
拜佛什么是大拜佛 什么是小拜佛?
1个回答2023-02-05 00:37
从礼佛所获福德角度看:宁可大礼拜10拜,也不小礼拜50次。请题主关注数字比例。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出自何处?
1个回答2024-02-16 23:17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爱所见皆爱,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简而言之就是心中有爱,眼中的万物万事都是美好的。 心中的印象,所想,对于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是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客观判断...
全文
心中有佛 所见皆佛 什么意思拜托各位大神
1个回答2023-12-05 17:44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的故事。苏小妹都看出了。苏东坡还沾沾自喜
心中有佛 所见皆佛 什么意思拜托各位大神
1个回答2023-04-03 17:50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境由心转,相由心生,心中有佛,念是佛念,见是佛见,行是佛行。见与不见无非自性。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什么意思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2-21 12:30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爱所见皆爱,所谓“心中有佛,所见皆佛”,简而言之就是心中有爱,眼中的万物万事都是美好的。 心中的印象,所想,对于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是存在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客观判断一...
全文
有心求佛佛皆魔,无心求佛魔皆佛!
4个回答2022-12-24 10:13
出自《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我没研究过佛经,不过凭我的理解是说求佛不可过于执着,应顺其自然.
有心求佛佛皆魔,无心求佛魔皆佛!
1个回答2022-09-09 06:35
我明白,可以这么说.不为求而求,不为做而做.不为学而学. 解释:不要为求财的心去赚钱,只要把事情做好.钱自然会到你口袋. 小时候老师常说,不是要我学习,而是我要学习. 所以求佛都是无欲望...
全文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佛说的吗?出自哪部佛经?
1个回答2024-06-01 13:58
佛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教导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什么要应无所住?因为万法皆空,身心俱不可得。若以为有所得,则错了、迷了。因为因果不空,所以教我们而生其心。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什么意思心中有佛所见皆
1个回答2022-11-25 17:54
佛,是指智慧大觉者,也指善良的心念。这句话也就是说,你自己的心中若是有大智慧,有善念,那么,你所看到的世间万物万种万类,也都是智慧的一面,善良的一面。因为世间万物皆有多面性。心境即心镜,如照镜子一样,...
全文
拜佛的时候佛主真能听到我们心里说的话吗?
1个回答2024-02-29 06:04
呵呵,佛家只有佛,佛祖,从没有佛主的说法!即使不是拜佛的时候,只要是利益众生的事,好事,佛菩萨都会眷顾的!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