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一个人太好,他反而当作理所当然

2022-08-07 19:00

2022-08-07 23:26
人性使然,因为如果别人这么对你,你也是这样子的。有多少人能知道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就像自己的父母含辛茹苦养了我们二十多年,回家饭没做好还埋怨,这就是他们应该做的吗?相反,别人小恩小惠,给你一顿吃的,就能记一辈子,觉得是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了。
更多回答
对一个人太好,时间久了,他是会习惯的,然后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
心理学认为,我们每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根据互动情况做两件事:一是边维护边修正自己的个人界限范围,二是去体察并认知对方的个人界限范围。在两个人相识之初,双方就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个人界限进入双人动力场,开始与对方的相处或者博弈。同时,我们带进双人动力场的还有自己对这段关系的期望。因此,我们在判断双方界限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带上自己的投射。
举例子说,A和B进入一段关系,双方都期望对方能对自己好,但A更倾向于“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理念,认为要想得到对方的好,自己就先得对他好。于是,A开始对B好,甚至将自己的个人界限向后退。
但在B这方面,他并不知道A原先的个人界限情况,他只感受到当前A是这样的状态,于是就默认A可以很自如地做到这一切。当双方的关系进一步稳定并加深后,两人都会开始随便一点,不再那么小心谨慎,同时也会对于对方有更多的需要。
这时,A可能会将自己原先退后的部分重新向前推进,而B则有可能在原先的基础上希望更进一步,这时,A和B之间就出现了碰撞与矛盾。A这种“得寸进尺”的感觉,一方面是真实来源于B想要得到更多的举动,但另一方面是来源于他内心期望被拒绝后的负面感受。A一直期望的是能够从B那里获得同样程度的回报,甚至不惜在先期做更多的投入,因此面对B的反应时很容易委屈、不满。
因此,我们要看到,对方的“得寸进尺”其实不是单方面的责任,而是两个人潜移默化的“合谋”。如果不想后面有这样不愉快的感受,那么最好一开始就不要太过委曲求全,而是要把握好合理的个人界限,并且在相处的过程中坦诚沟通,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才能够对关系更有帮助。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那么体贴别人。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总觉得自己对别人很好,我对他们而言是可有可无的那一种。首先,如果是自己真心付出了,但是不被珍惜时,我就想,人生在世,真正的朋友有几个就够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彼此的过客,所以不要去计较付出和收获成不成正比,如果觉得不值得,那以后自己付出的少一点,感情少放一点进去那就不会受伤了;其次,如果是因为自己有些保留,或者是其他地方做的还不够好(可能有些细节让别人不喜欢了,心里一旦有了芥蒂,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人们常常是那种不会因为你的好而喜欢你,反而会因为你的坏而讨厌你),那自己可能还要再把对待别人的方式改一改。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