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工作中,你怎样看待三点式发言?

2024-01-06 18:55

会让人感到更容易听进去吗?
2024-01-06 23:08

在职场中,很多人喜欢用三点式发言,在很多人看来,三点式发言是一种更能够让人听得进去的发言方式。

而职场中,三点式发言主要就是三个论点,然后加三个论述这样的方式。三点式发言会让人觉得有一些官方,但是这样的发言方式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通过三个论点加三个论据的方式会让听众觉得很有条理,并且发言人在自己发言的过程中也会觉得更有自信和逻辑性。

但其实,很多人在职场中用三点式发言,也只是为了寻求方便。因为三点式发言的方式是十分简单的,很能够找到逻辑的点在哪里。所以很多人运用三点式发言,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快速地应付不得不发言的场合。用这样的方式,发言者本身会觉得相对轻松,而听众听起来也比较顺畅和清晰。

其实三点式发言,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在发言稿中用三大段的方式来进行发言,开头说一些客套的开场白,然后中间就主要论述自己发言的内容,这也是三点式发言中最重要的部分,然后最终收尾说一些感谢的话,或者总结性的话语,当然大部分都是套路了。

其实我觉得在职场中运用三点式发言,也并非不可,我们都知道职场中一些发言很有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但是有些场合却不得不应对,那么运用三点式发言,既有逻辑性,也不会显得自己过于敷衍,所以我是认可在职场中用三点式发言的。

更多回答
简单的概括回答:

官僚们希望通过语焉不详的官腔削弱自己在行政流程中扮演的负面角色,从而减弱自己在限制他人或者需要为别人负责的问题上承担的责任。
官腔类似于区分中国官场阶级的“孔雀尾”,是一种社会契约。
第一点
官腔是一种缓冲区。
这一点其实全球都通用,人们都不喜欢担责,因此官员可以通过冗长的句子使民众部分忽略他们本身想要表达的意思。对于一些处于改革探索时期的国家,官腔是这些国家的官员们急需的一根救命稻草:哪怕有一天改革失败国家衰落,这些官员依旧可以辩解是别人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而不是自己颁布的政策不对(尽管人们可能并不相信)。同时官员们知道人们普遍不喜欢“我们严禁/禁止/不允许”等类似的说法,因此“有违公众道德,有损人民利益”等程度较轻的说法便能够更好地让别人接受。
简而言之,越是不确定后果如何的政策,其语气也就越轻,语句也较为冗长难懂;而对于那些并无争议的反贪、遵守党章等等政策,官员们也更愿意使用“严禁,严打,严惩不贷”等等较为严厉的词语来塑造政府的威严形象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值得信任的。

第二点
官腔属于一种约定速成的规矩。
即使孔雀的尾巴十分不利于孔雀在遇到捕食者时进行逃脱,但是它却能够吸博得雌性的青睐,而没有漂亮尾巴的孔雀只能在孤独中死去。因此哪怕一个没有尾巴的孔雀再怎么适合生存,他们无尾基因依旧无法传递下去。我有,你没有,所以我比你强,即使我有的东西反而对我有害。你看我那么大的尾巴还能活下来,我多厉害。
普通人们不喜欢官腔,毕竟这样的表达过于冗长十分不利于人们的正常交流及工作。但是对于靠近官员们的人来说,官腔就是身份的象征,官腔说的越好代表这个人所处的职位可能就越高,人们也会就对他们多一点敬畏,这就是中国社会塑造下人们对与官员之间的阶级隔阂的畏惧造成的。我斗胆猜测:在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的前提下,官员与人民阶级差距越大的国家或地区,其官腔程度一般也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