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的典故例子

2023-12-20 00:42

2023-12-20 05:34

关于亦师亦友的典故例子如下:

在四川省宜宾市岷江边上有一座雕塑,名为《文脉律动》,再现了苏轼、黄庭坚师徒二人相会于思坡饮酒作诗的故事。不过最近看似温情的雕塑却因为洪水而呈现了诙谐的景象。

受岷江上游降雨和金沙江上游水库群腾退库容影响,宜宾迎来了最大洪峰,岷江水位上涨很快,宜在江边上的这座雕像,也逐渐被江水淹没,形成了洪峰逆流中"吟诗"的有趣场景。

在历史上,二人亦师亦友,黄庭坚比苏轼小九岁,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他们二人的一生就像雕塑在江水中一样惺惺相惜共沉浮。

苏轼初次见到黄庭坚的诗文时,就惊其超逸绝尘。给了他"如精金美玉"的极高评价。在黄庭坚三十四岁时,专门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而苏轼郑重的写了《答黄鲁直》予以回应:"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

其实当时苏轼已是名扬四海的大家,而黄庭坚默默无闻,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从此二人便经常书信往来,讨论诗词歌赋。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差点被杀头,在政敌王安石的保举下才逃脱一死。而黄庭坚当时还未与苏轼谋面,但二人常常书信来往,也被处罚了二十斤铜。直到七年以后,新皇帝登基,废除了新法,同时将二人召回京城为官,神交数年的二人才得以谋面,而黄庭坚也拜入苏轼门下。

但好景不长,由于政治斗争,苏轼不堪纷争离开京城去了杭州,而过了没多久,黄庭坚也因为被人反映男女关系问题卷入政治纷争,也辞职离开。但黄庭坚在职期间修订的《神宗实录》又受文字狱牵连,最终被贬亳州。

气不过的苏轼顶着文字狱的危险写诗"讥讽先朝",也被贬。临行前,二人相约在鄱阳湖相会三日,这一会竟成为诀别。

后来,苏轼在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享年六十五岁,黄庭坚在1105年客死在宜州贬所,终年六十岁。二人晚年都经受了磨难后相继离世,但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宜宾市这洪峰逆流中"吟诗"的有趣场景也恰好再现了二人逆流中坚守自我的精神,不免令人感慨。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