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及翻译

2023-12-18 16:20

2023-12-18 17:53

齐伐楚盟于召陵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二、译文

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对齐桓公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缘故?”

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讨他们,以便共同辅佐周室。’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周王室的祭祀不给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要查问这件事。

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

诸侯军队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去交涉。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罢了。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您收纳敝国国君,这正是敝国国君的愿望。

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

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对付我们,那么,我们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赏读

1、武力威慑

本文只有几百字,以记言为主,却把齐楚两大国的斗争写得充满变化,活灵活现。一开始,齐桓公就来势汹汹,给楚国罗织两条罪状“包茅不入”和“昭王不复”以表现自己兴师有名,接着又以“同好”为饵进行笼络,其辞委婉怀柔;最后锋芒毕露,施以武力威慑。

2、不战而屈

其霸主权术施展得可谓淋漓尽致,使人不禁为楚国担忧。然而,面对齐国的软硬兼施,步步威逼,楚国的使者却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据理应变。其辞令时而诙谐戏谑,和顺谦恭;时而又激昂慷慨,柔中有刚,守而有攻,令齐国无懈可击。

终于干戈化为玉帛,双方讲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告一段落,也令读者长舒一口气。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楚使高超的辞辩才能,令人为之折服,叹为观止。全文波澜起伏,节节生锋,确实是一篇辞令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