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与美国结婚的女孩怎么了

2023-11-25 21:08

2023-11-26 00:09


两年前,北京大学的才女田晓菲嫁给了一个美国老头。现在怎么样了?


今天,跟随我的脚步,讲述北大才女田晓菲的故事。


田晓菲出生于1971年。她的家乡是哈尔滨。田晓菲的父母从事文学,田晓菲的家庭也是一个学术家庭。


田晓菲四岁时,因为父母工作调动,她随父母来到天津。


田晓菲在课堂上展示了她非凡的文学天赋。当我十岁的时候,我在报纸上发表了我的第一首诗。后来出版了五首诗。13岁时,他写了一首诗,并获得了出版奖。同时,他成功吸引了北大的注意。


14岁时,田晓菲被北京大学正式录取,主修西方文学和英美文学。


她16岁的时候,正是北大建校90周年。田晓菲借此机会写了一篇题为《13岁的命运》的文章。作为北大的初三学生,她描述了自己对北大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字里行间,她渴望更好的生活。她演讲的严谨让大家拍手叫好。


后来,这篇文章甚至被选入国内中学课本,成为人人敬仰的天才,也是田晓菲的代表作之一。


田晓菲198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当时她18岁就完成了学业。然而,她没有止步,而是去了哈佛深造。


在哈佛求学期间,田晓菲遇到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人:史提芬欧文,——。


欧文田晓菲的博士生导师。欧文从小就喜欢诗歌,对中文也很感兴趣。于是欧文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OSCE。


欧文是一个真正的美国人。26岁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欧文的研究围绕着中国古典文学。他写了许多中国艺术作品。因此,它对才华横溢的田晓菲很有吸引力。


田晓菲被欧文成熟的气质和渊博的知识所吸引。欧文也爱上了被称为北大才女的田晓菲。不过欧文比他大25岁,两人还是师生关系。所以,他们约定毕业后在一起。


毕业那天,欧文邀请田晓菲去爬山。下山时,欧文向田晓菲求婚。


当田晓菲的父母听到女儿结婚的消息时,自然感到震惊,坚决反对师生恋和忘年恋。毕竟,当田晓菲25岁时,由于田晓菲的坚持,她的父母别无选择,只能做出让步。


婚后,田晓菲改变了国籍,留在了美国。所以知道她为老公改国籍后,很多人都认为她是因为美国绿卡才选择嫁给一个二十多岁的老头。


也有人说,她有所成就后,没有选择报效祖国,而是想到了美国的绿卡。


田晓菲说她和她的丈夫是光明正大的,不肮脏的。


其实“人各有志”。她做了正确的决定。我们真的不需要给她指出来。她没有遗憾。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我国培养的人才像她一样流向其他国家,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如何应对自己?我们应该被警告。


田晓菲承认,她从未后悔嫁给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美国人。婚后,田晓菲和丈夫欧文过着平静的生活。


2000年,哈佛大学邀请田晓菲教授汉语。


2006年,年仅35岁的田晓菲成为哈佛大学的教授。


2010年,夫妻俩应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的邀请回国讲学。有人问他们对文学领域的看法,有人问他们的生活状态。


田晓菲平静地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不断地相互交换对世界、学术等的看法。


对田晓菲和她的丈夫来说,这样的生活非常令人满意。现在田晓菲已经五十多岁了,她仍然和丈夫一起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她把对文学的追求视为一生的事业。


老实说,网上有很多关于田晓菲成功后改变国籍的批评,指责她放弃了自己的国籍。还有人说她崇洋媚外,不懂得感谢国家的培养。


作为北大的才女,田晓菲显然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要找一个比她大20多岁的美国老人?


她可以找一个年轻有知识的小伙子共度一生,然后留在祖国继续她的事业和教学。这不是很好吗?


其实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不需要别人告诉你。对另一些人来说,快乐是一件好事。


“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自己婚姻的权利。我们不能从道德的高度去评判别人。别人的选择最终取决于别人。作为旁观者,看热闹就好,不要妄加猜测。


但近年来,留学生出国留学,一去不回的例子很多。


祖国需要像田晓菲这样的人才留在中国,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也希望现在的重点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培养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爱国爱民之心的地方。


现在田晓菲可能在美国国内被孤立了。毕竟她已经成了美国人,不好意思回国躲避疫情。这个时候她会后悔加入美国吗?


然而,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她提到她想暂时去中国看望她的父母。毕竟她父母老了,她很想念他们。


我觉得只要不来中国,她去哪都行。毕竟她已经是美国人了。


朋友们,看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