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感情中的“施虐者”有什么共性吗?

2022-12-28 20:25

2022-12-28 23:30
感情施虐者的最大共性就是刻意营造不稳定的多角关系。

一,他们身边总是围绕着前任恋人、恋人预备役以及其它会给他们额外关注的拥趸,因此你很容易产生“这位恋人非常抢手”的判断。

他们乐于在言语中提及自己的前任,不管好话还是坏话,都是为了营造一种你有诸多竞争对手的氛围。有时候,你会感到嫉妒和不安,但他们会反过来暗示你是小题大作,让你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过于敏感,以为自己真如对方所说,是个超级黏人、超级麻烦的恋人。但这一切只是他们的刻意所为。

如果对方经常流露出对前任的留恋和不舍,那么说明他们根本就不爱你。你很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性目标,被甩掉是迟早的事。

二,如果他们身边长期缠绕着多个暧昧对象,但又通过种种暗示指出你疑心太重,你一定要有所警惕。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在你身上榨取仰慕和关注,除此之外,没有爱、没有尊重、没有关怀和体谅。贴己的爱人不会让自己和另一半置身于一段危险关系之中。

不要为他们表露出前任很糟糕、而现任(也就是你)很好,而感到庆幸。在对方无尽的情感游戏中,他们怎么对你说起自己的前任,就会怎么对下一个棋子谈起你。

“你看,我前任又打电话来了,真烦人!她怎么就那么离不开我呢。”
“我的前任以前总是打电话查岗,还好你不会这么缠人。”
“有次和我一个前任去旅游,她抱怨了一句宾馆不好,我第二天就跟她分手了。”
通过吐槽前任来诱导现任目标,实际上只是旁敲侧击的巧语诱导。他们不是在夸你,而是在对你发出警告:如果你和那个前任做了一样的事儿,下一个被踢的就是你。

三,要记住,富有同理心的正常人是不会随便拿自己心爱的人和别人对比的,更不会公然把内心给每个人打的分都亮出来。对方这么做,只能表明他们是具有“毒型人格”的情感施虐者。不要被这些人伪善的面孔给骗了。
更多回答
共性即共同相似的特质和喜好等,共性会使感情有更长远持久的催化效果,感情有了共性才会更好的相处下去,令双方乐此不疲。吸引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魅力,它的涵盖很广是由方方面面构成的。一个人的吸引力是具有可成长性的,在人生的历程上会有不同的体现,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也就说吸引力所能呈现的色彩会在人的不同时候年龄段呈现的色彩斑斓新鲜美妙。
感情是很复杂的事情,但不可否认吸引力是维持感情持久的一部分因素。
俩个人能走到最后的确不完全是由共性和吸引来决定,这其中需要双方很多层面的磨合,但能确定的是共性和吸引能带来一段相对长久的感情。
他们为什么会在关系中呈现自恋和施虐的表现?

1.自恋型施虐者,缺乏“客体恒常性”。 
 
客体恒定性是人在早年形成的,感受到“物品可以独立于他们的感知而存在”的能力。是这种能力,让婴儿暂时离开父母的时候,仍可以感知父母对自己的爱。 
 
自恋型施虐者们往往缺乏这种整体认知能力,导致他们在某一瞬间感知不到伴侣的关怀时,马上认为伴侣不爱自己。这样即时的负面感受会迫使ta们马上采取“行动”。 
 
2.他们高自恋、低自尊 
 
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施虐者要求以自己为绝对中心。他们希望对方给自己足够的注意力、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当对方不满足他们时,他们会变得愤怒,还会希望让对方感到自身没有价值。 
 
但这样要求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其实并不喜欢自己。心理学家指出,自恋型施虐者的举动,恰恰是因为他们对自身怀有着一种“耻辱感”。 
 
自恋型施虐者,内心有一种对自己的幻想,那是他们渴望却从未成为的样子。这种幻想和实际的自身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而这条鸿沟令他们无比耻辱、焦虑和脆弱 。 
 
由于在亲密关系中,对方离真实的我们最近,因而自恋型施虐者常常因为对方无意间触动了自己的耻辱、焦虑和脆弱,而产生过激的反应。 
 
这种反应是一种不健康的应对机制——他们通过贬低对方、向对方施虐、掌控对方,缓解自身的焦虑感。他们辱骂对方的言辞往往是对自己内核的投射,而这样的应对机制在亲密关系中,会被触发并暴露得更为彻底。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点是,自恋型施虐者往往有一个理想化的自己,而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伴侣更有可能发现他们理想化自我、和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这个被识破的窘态会直接导致自恋型暴怒 ,而促使他们以施虐的形式排解怒气 。 
 
3、自恋的抚养者让他们缺乏共情力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