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砚秋唱腔集》后记
夏邦琦
(1983.11)
为了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我们四个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业余程派艺术爱好者,以将近一年的时间,合作整理完成了这本《程砚秋唱腔集》。
当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来约稿时,我们对于接受这件既光荣又迫切的任务是有些顾虑的。然而,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瑰宝,把程派唱腔的精髓保存下来,久已是国内外程派艺术研究和爱好者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决定根据各人对程派唱腔学习和理解的水平,把收集到的程先生唱腔资料选录记谱,以供研究程派唱腔参考之用。欢迎各方面的专家指正,并希望提出宝贵的意见。
在本书整理过程中,得到很多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如陈从周、葛中超、徐英耀、何威逊、李锡祥、徐寿眉、黄渤济等同志,他们有的提供了程砚秋生前的照片和手迹,有的提供音响资料。我们在此谨致谢忱。
《程砚秋唱腔集》新编本后记
夏邦琦
(2002.12)
二十年前,我们四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业余研究程派艺术的爱好者,合作整理完成了一部《程砚秋唱腔集》。郑大同先生(1916-1986)是同济大学的教授、著名的地基基础专家,业余酷爱程派艺术,对程派唱腔有独到的见解和心得。徐寿星先生(1920-2003)是财务会计师,精于程派二胡伴奏,善识琴谱。可惜二位均已作古。许锦文先生现年过花甲,仍受聘于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是著名的京剧研究专家,多年来出版了余叔岩、孟小冬、周信芳、马连良和杨宝森的“唱腔集”,极受欢迎。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为机械制造方面的高级工程师,现年七十三岁。自十五岁开始向为大师伴奏的著名琴师周长华先生问艺,从此投入程迷行列,不懈地学习、研究和传播程派艺术,迄今将近六十年。当年筹备《程砚秋唱腔集》,条件较差,从收集资料、组织分工到具体整理,确是勉力为之。只是出书印数太少,不能满足各界需要。今年欣逢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化艺术出版社以“百年程砚秋系列”图书作为厚礼奉献,《程砚秋唱腔集(新编本)》得以跻身此列珍贵典籍,深为荣幸。
原本中有几段唱腔,当时收集不到音响资料。由于近年大师生前的录音资料多有公开,正好填补了过去的空缺。因此竭尽绵力,在内容方面做了必要的补充和订正,如:采用大师《创腔经验随谈》录音中《二进宫》和《鸳鸯冢》的〔二黄慢板〕,舞台实况录音中《青霜剑》的〔二黄〕部分以及《马昭仪》的〔二黄慢板〕,还有根据大师当年在北京中国戏校授课的清唱录音,补上一句〔二黄慢板)的《宝莲灯》,以求合浦珠还。为了便于欣赏和分析,在各剧目篇首的文字介绍中,针对唱段中具有特色的创腔,作了重点的推敲。
如果新编的“唱腔集”能真正成为程派传人、研究者和爱好者有益的资料,吾愿足矣。
我们学习程派太需要这类资料!
这张专辑太好了,对于我这个喜欢程派又不得要领的新人帮助太大了!谢谢小编分享,谢谢夏老师详细指导教授!
对我们学习国粹实在是福音 感谢了🙏🙏
名票夏先生的正统的教唱,受益匪浅,认识到真正程派
夏先生是传承宏扬程派艺术的最好的老师。学习到程派艺术的精华。在这里感谢夏先生无私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