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杨立青中国艺术歌曲集

沈洋、杨立青中国艺术歌曲集

耳边的留声机
3.82万409

中国艺术歌曲 

这是一张本不存在的唱片。

一场极具挑战的音乐会,只需一名歌者,与一架钢琴。您欣然应许担任伴奏,本已经是不可能中的可能。

我将排练挪到了上海广播电台录音棚,原本只是更好的监听排练效果,不经意的试录居然仍旧存在。这一末作出过多剪辑的录音,却是我和您的第一次合作的真实记录。

一周后,二零一一年五月六日于上海大剧院举办的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独唱会顺利进行,这是有史以来最有挑战的一场音乐会。

同年六月二十五日,受文化部之邀参加于国家大剧院举办的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作品音乐会,我们赴京演出。由于北京暴雨,演出前一天困在上海机场十小时。那时仍旧吸烟的您,在机场休息室里狂喝咖啡……

这就是我们演出合作的全部记录,对我们,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这个六年前的录音我也是直到最近才听到,这不是一张典型的唱片录音,也许只是初次艺术上碰撞出的些许火花,但我觉得,这很真实。

那天录音最后,我问道:“您即兴伴奏一个李叔同先生填词的《送别》如何?C大调。”

您弹了,我也唱了,结果整首歌也没有反复,最后我还唱错了词。

没有那句“一壶浊酒尽余欢”,只有重复的那句“晚风拂柳笛声残。”

只愿把酒当歌尽余欢,无奈斯人已去笛声残。

唉,笑纳笑纳,知道您喜欢唱片,这张唱片就献给您吧。

                                                                                —沈洋 序

选自《沈洋、杨立青中国艺术歌曲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

中国近代音乐作品的集中演绎
当年这场音乐会的初衷是回归中国音乐家的近代佳作,所以最终选择的曲目都是中国作曲家1919-1945年间的经典作品。像萧友梅在1922年创作的《问》、青主在1920年创作的《大江东去》,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是引起轰动的佳作,甚至超越了那些年代的文字。但由于当时中国局势动荡,在环境的制约下未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被人淡忘。

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作品如此集中地在音乐会上被演唱尚属首次,打破了中国近代优秀歌曲乏人问津的尴尬局面,重现了萧友梅、贺绿汀、赵元任等一批近代音乐家的风采。这些音乐家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人都曾留学欧美,将当时先进的西方音乐理论带入中国,与中国传统音乐模式相结合,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代表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中最辉煌的篇章。
和当时音乐会的初衷一样,此次发行的这张尘封已久的录音专辑,是想让更多人听到中国近代优秀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向那些为中国音乐不断努力的音乐家致敬。

上海音乐学院的历史与传承
沈洋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伴奏杨立青教授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前任院长,所挑选的曲目作曲家也都与上海音乐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问》的作曲者萧友梅先生是上海音乐学院前身音乐院的创始人之一,《大江东去》的作曲者青主应萧友梅之邀担任过音乐院(那时已改名为音乐专科学校)的老师,《踏雪寻梅》等曲目的作者黄自曾任音乐专科学校的作曲理论教授兼教务主任,其他作曲者如陈田鹤、刘雪庵等人都曾在音乐学院中求学。
这张专辑可谓是上海音乐学院历史与传承的结合。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