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周兴嗣

千字文 周兴嗣

随真园记
50
《千字文》的产生与书法密切相关。据唐代李绰《尚书故实》中记载,梁武帝为教儿子们学习书法,令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选拓了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字例,供其临摹之用。由于所用字例是东寻西找个别挑选的,因而拓印之时,“每字片纸,杂碎无序”。于是梁武帝召周兴嗣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熬了一个通宵,将这些杂乱无章的千纸碎片,编排联缀成首尾完整音韵铿锵,句句引经字字用典的名篇《次韵王羲之书千字》,而他为此传世之千字文也一夜之间“鬓髪皆白”。这就是《千字文》的编撰缘起。
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又将这篇《千字文》抄写了八百本,分散给各大寺庙收藏。智永禅师与他的兄弟智匠禅师都是陈隋之际的文化名僧,而智永禅师更是当时著名书法家,仅毛笔就写秃了几十石,退笔冢就由此而来。在他居住吴兴永福寺时,求墨宝者接踵而来,以致门槛都被踏破,只好用铁皮包裹门槛,所以有“铁门限”之称。据清末杨守敬光绪七年作于东京使馆的《永师二体千字文真迹跋尾》所言,早在唐初,永师抄写的《千字文》真迹就已经流传到了日本。
至宋元以后,类书或书目的编写采《千字文》作为标目,甚至明清以来官署号舍以《千字文》字句为序编号题名。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千字文》一卷,萧子范撰;又一卷,周兴嗣撰。”顾炎武《日知录》谓“《千字文》元有二本”,
传世之《千字文》,就是周兴嗣那篇《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千字文》四字一句,二句一韵。全文二百五十句,仅换八个韵。内容涵盖天文、地理、社会、历史、人伦道德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全篇用韵尤为精致:以平声阳唐韵开头,有如洪钟巨响,金声之也。以去声啸笑韵收尾,是为戛击鸣球,玉振之也。金声玉振,可谓匠心独运!
正是《千字文》本身令人拍案叫绝的技术难度,渊懿典雅的文本内容,又因王羲之及智永禅师精妙绝伦的书法传播,始得以僮习户诵,流传千古。

 
节目(1)
切换顺序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