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俞平伯,(1900—1990),名铭衡,字平伯,祖籍浙江德清,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诗人、散文家、红学家、古典诗词曲研究专家,他出身于书香世家,继承家学,是清代著名学者俞樾的曾孙。其本人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在新文学创作与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社,是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新红学”研究专家。代表作品有:著作《红楼梦辨》(《红楼梦研究》)《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诗集《冬夜》《忆》《西还》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俞平伯散文精选集,由俞平伯研究专家孙玉蓉编选并导读。内容分为:游踪履迹、缅怀良友、纪事感怀、札记随笔、序与跋以及独抒己见六个部分。俞平伯早年是“言志”散文创作的代表作家,也是朱自清的好友,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他抒情散文的代表作。红学研究:从《红楼梦辨》问世起,俞平伯与红学结缘,其治学态度严谨,敢于坚持正确观点,修正错误。晚年对红学研究的反思更为理性、客观。古典诗词曲研究:俞平伯学术功底深厚,研究精到,著有《读诗札记》、《读词偶得》等力作,对古典诗词有独到见解。昆曲研究:他是昆曲爱好者,对昆曲研究甚深,曾发起成立北京昆曲研习社,为传承、弘扬昆曲做出贡献。
《俞平伯散文》编选情况: 在俞平伯先生诞辰122周年之际,为其编选了《俞平伯散文》一书,收入作品80篇,按照内容分为游踪履迹、缅怀良友、纪事感怀、札记随笔、序与跋、独抒己见七个部分。每部分均按写作或发表时间排序,部分文章因内容关联或便于阅读而特别编排。
散文特点与风格情感真挚:俞平伯的散文作品中饱含浓郁的亲情和真挚的友情,对良友的评价真诚崇高,使纪念文章更亲切、感人、耐读。风格发展:他的散文创作经历了由繁缛到素朴的发展过程,早期以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著称,晚期追求自然、素朴、简洁的风格,文笔简古,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文学修养:俞平伯一生光明磊落,豁达大度,律身行事处处以端慎处之。其文章风格人如其文,文如其人,展现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人格魅力。 俞平伯先生是一位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深的老知识分子,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散文作品情感真挚,风格独特,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俞平伯散文》金句 :在茶店里吃了一盘豆腐干丝,两个烧饼之后,以歪歪的脚步踅上夫子庙前停泊着的画舫,就懒洋洋躺到藤椅上去了。好郁蒸的江南,傍晚也还是热的。“快开船罢!”桨声响了。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人底一生只做了一个猴子,哀哉!——俞平伯《东游杂志》; 鸟底歌声,海底涛音,都是极简单的,何以也能感人深远?——俞平伯《东游杂志》; 微醉的我们,洪醉的他们,深浅虽不同,却同为一醉。——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这尽可以使我重温热久未曾尝的儿时的甜酒,使我俯拾眠歌声里的温馨梦痕,并可以减轻北风的尖冷,抚慰素雪的飘零。——俞平伯《陶然亭的雪》; 山水是美妙的俦侣,而街市是最亲切的。——俞平伯《清河坊》; 我们都拥着一大堆的寒色,悄悄地趁残烛而觅归。——俞平伯《雪晚归船》 ; 小时候吃的蜜橘都是成篓成筐的装着,瞪眼伸嘴地白吃。比较这儿所说杭州的往事已不免有点异样,若再以今日追溯从前,真好比换过一世界了。——俞平伯《打橘子》; 男的爱女的,女的爱小的,小的爱糖。——俞平伯《中年》。
通过《俞平伯散文》一书的编选,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人、其文,感受其学术思想和人格魅力。
俞平伯与夫人许宝驯
1921年12月31日,欢送俞平伯赴美国时在杭州合影。右起: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许若昂。
主播简介:
制作人:梅宁小语 完成多部AI有声作品的创作及数部有声剧的后期制作 。
AI播报 :萧逸凡、贾明、喜小玖、百小川等及他的小伙伴们
每日17:00 更新1集,欢迎订阅点赞收藏
俞平伯家学渊源、文学修养极深。他用漂亮缜密的笔法创作了许多独具抒情色彩的散文,如:《陶然亭的雪》、《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湖楼小撷》、《西湖的六月十八夜》。他...
我只希望《红楼梦辨》刊行之后,渐渐把读者底眼光移转,使这书底本来面目得以显露。虽他所谓,从高鹗的意思,回到曹雪芹的意思,我也不能胜任,却很想开辟出一条道路,一条...
读经典名著提升文学修养
俞平伯是“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开启了红学研究的新气象。《红楼小札》辑录其代表作《读〈红楼梦〉随笔》《〈红楼梦〉中关于十二钗的描写》《乐知儿语说〈红楼〉》。俞...
情感细腻,文字优美。大师无论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还是《城站》,淡淡的愁绪,隐隐的哀伤,文字意境别具美感,格外能引起读者、听者极大的共鸣,编者选的这批文章非常有代表性,值得一读再读,细细赏析。世事无常,不变的是人的共通的悲欢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