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七尺冰
2110
大家好,我是七尺冰,从今天开始,我们新开一个节目,三言两拍,之前的《姑妄言》,我们也还在继续更新中,《姑妄言》书中的颜色内容太多了,最近看的有点烦,好几次录上去都被平台给下架了,我是三番两次的改了又改,实在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播放量也一直跟不上来,接下来更新的内容可能会有大规模的删除,希望大家可以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接下来我们来说三言两拍这本小说的序幕吧,
史书的传统分散之后小说兴起。开始于周朝末年,在唐朝兴盛,在宋朝逐渐广泛流传。韩非、列御寇等人,是小说的始祖。《吴越春秋》等书,虽然出自汉朝;然而秦朝焚书之后,著述仍然稀少。等到开元以后,文人的笔锋更加纵横。至于通俗演义,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按照南宋供奉局的情况,有说话人,就像如今说书的这类人。他们的文章必定通俗,作者无法考证。皇帝厌倦政事,以太上皇的身份享受天下的供养,在仁寿宫中清闲无事,喜欢阅读话本,命令宫内每天进献一本,合乎心意,就用丰厚的金钱赏赐。于是宫内的人广泛寻求前代的奇闻异事以及民间的新闻,请人演绎进献,来让皇帝高兴。然而皇帝看一眼就放置一边,最终大多沉没在宫廷内,传播到民间的,十本中不到一两本。但像《玩江楼》《双鱼坠记》这类作品,又都粗俗浅薄,不值得称道。等到施耐庵、罗贯中两位先生,鼓吹元朝的故事,而《三国志》《水浒》《平妖》等作品,于是成就了宏大的景象。总之,怀有美玉却不合时宜,消磨岁月,不是飞龙在天之时所能顾及的。

明朝的文治已经兴盛,没有不流传的;就拿演义这一类来说,往往有远远超过宋朝人的地方。但有人认为遗憾的是缺乏唐朝人的风致,这是错误的。吃桃子的人不会去耗费杏子,刺绣的精美锦缎,只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用唐朝的标准衡量宋朝,将会有人用汉朝的标准衡量唐朝,用春秋战国的标准衡量汉朝,不把伏羲圣人的一笔一画都扫尽不会停止!能怎么样呢?大致来说,唐朝人的选言,符合文人的心思;宋朝人的通俗,适应百姓的口味。天下有文人心思的少而百姓口味的多,那么小说从选言中获取的少,而从通俗中获取的多。试着让说话人当场描绘,令人欣喜、惊愕、悲伤、哭泣、歌唱、起舞;让人再次想要拿刀,再次想要下拜,再次想要争斗,再次想要捐钱;胆怯的人变得勇敢,淫乱的人变得忠贞,刻薄的人变得敦厚,顽固愚钝的人汗流浃背。即使小声诵读《孝经》《论语》,它们感人的效果未必像这样迅速而且深刻。唉,不通俗能做到吗?茂苑野史氏,家中收藏古今通俗小说非常丰富,因为商人的请求,抽取其中可以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总共四十种,编成一部。我看了感到高兴,因而拿笔写在开头。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