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咿呀耶
90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光芒,也只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接受,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中国社会向何处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为了改变被奴役、被欺凌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努力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各种思潮竞相发声,包括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走了些弯路,特别是1931年开始的在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报告,强调:“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命题的正式提出。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蕴。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就,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历史意义。2022年,党的二十大明确把“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并提出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①。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a)历史地,(β)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y)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③作为洞察时代、引领时代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彰显其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只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不断发展自身,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经济和文化都十分落后,人民迫切要求通过革命改变自己的苦难命运。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同样,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更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只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创造新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①“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实际上指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具体包含三层意思: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理论的根本任务是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增强问题意识,站稳人民立场,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大势,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时代课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马克思主义作为最初产生于欧洲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时,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习近平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 21世纪。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事业发展,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一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一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能够在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毛泽东思想既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思想,也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尊重价值规律,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它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最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比如,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提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理论;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理论,等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都以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都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加明显的提升。
根据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充分反映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集中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重点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中系统阐述。
本教材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束语外,共由八章组成。其中,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别阐述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五章到第八章分别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用好本教材、学好本课程,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掌握基本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世界意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思想精髓、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二是培养理论思维。学习把握理论背后的思想,思想之中的战略,以及战略之中蕴含的智慧,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战略的启蒙和智慧的启示。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