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九段文字摘录
1- ……我感到人生的乐趣;竟可说我多活一年便多享受一些。这一部分是因为我发见了自己最迫切的欲望究竟是什么:并且慢慢地实现了不少。一部分是因为我终于顺顺利利地驱除了某些欲望,——例如想获得关于这个那个的确切的智识——当做根本不可求的。但最大部分,还须归功于一天天的少关心自己。象旁的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惯对自己的罪过,愚妄,和失败,作种种的冥想。我觉得自已是——当然是准确地——一个可怜的标本。慢慢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缺陷不再介介于怀;而对外界的事物,却一天天的集中我的注意:譬如世界现状,知识的各部门,以及我抱有好感的个人等。
2-他心里依旧承认他儿时的诫条。赌咒是恶的;喝酒是恶的;普通生意上的狡狯是恶的;尤其,性行为是恶的。当然他并不会割弃这些娱乐,但这些娱乐为他是全部毒害了,毫无乐趣可言,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为了它们而堕落的。他全灵魂所愿望的一种乐趣,是受着母亲的宽容的抚爱,为他记得在童时经历过的。既然此种乐趣不可复得,他便觉得一切都乏味;……失望之余,他变得残忍,随之又忏悔他的残忍,重新出发去兜着那幻想的罪过和真正的悔恨的凄惨圈子。
3-一个人只想要社会钦仰他而对社会本身毫不感到旁的兴味时,未必能达到他的目的。即使能够,他也不能完全快乐,因为人类的本能是从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虚荣心一过了头,把每种活动本身的乐趣毁掉了,于是使你不可避免地无精打彩,百无聊赖。原因往往是缺少自信,对症的药是培养自尊心。
4-典型的不快乐者,是少年时给剥夺了某些正常的满足的人,以致后来把这一种满足看得比一切其余的满足更重要,从而使他的人生往着单一的方向走去,并且过于重视这一种满足的实现,认为和一切与之有关的活动相反。
5-自我中心的激情的最大弊病之一,是它的使生活变得单调。一个只爱自己的人,固然不能被人责备说他情爱混杂,但结果势必因膜拜的对象没有变化而烦闷不堪。因犯罪意识而痛苦的人,是受着特殊的一种自我爱恋的痛苦。在此广大的宇宙中,他觉得最重要的莫如自己的有德。
6-幸福的人,生活是客观的,有着自由的情爱,广大的兴趣,因为这些兴趣与情爱而快乐,也因为它们使他成为许多别人的兴趣和情爱的对象而欢乐。
7-那么,一个因拘囚于自己之内而不快乐的人又将怎么办呢?倘若他老想着自己不快乐的原因,他就得永远自我集中而跳不出这个牢笼;跳出去的方法唯有用真实的兴趣,而非当作药物一般接受的冒充的兴趣。
8-至于你克服了自溺病以后能有何种客观的兴趣,那是应当听任你的天性和外界环境去自然酝酿的。别预先对你自己说“假使我能沉溺在集邮里面,我便该快活了”的话,而再去从事集邮,因为你可能发觉集邮完全无味。唯有真正引起你趣味的东西才对你有益,但你可确信,一朝你不再沉溺在自己之内时,真正客观的兴趣自会长成。
9-“克已说”包含着自我与世界的对立。但若我们真正关切身外的人或物的时候,这种对立便消灭了。由于这一类的对外关切,我们能感到自己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而不是象台球般的一个独立的个体,除了击撞(台球之与台球)以外,和旁的个体更无关系。一切的不幸福都由于某种的破裂或缺乏全部的一致;意识界与无意识界缺少了相互的联络,便促成自身之内的破裂;自己与社会不曾由客观的兴趣和情爱之力连结为一,便促成了两者之间的缺少一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罗素这位哲学家,曾被不少作家当作思想导师,比如王小波,还有毛姆。这本《幸福之路》是一本普世的生活哲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爱因斯坦曾说,读罗素的作品陪他度过...
《幸福之路》是罗素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经典生活哲理书。全书简明扼要地分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两大部分,不去讲高深的哲理和枯燥的说教,而是直接反思生...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著,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罗素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
《幸福之路》是诺贝尔奖得主罗素的经典名著,全球畅销980万册。罗素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分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指出了幸福之路。他将自身的观察、经验和理证过的建议...
英国著名哲学家贝特兰·罗素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极感兴趣的。他是一位流畅和多产的作家,他毕生的著作中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