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知识分子因“恐犹症”而兴起,是否将在右翼转向中迎来衰亡?
法国知识分子曾被世人视为效仿的楷模,无数次体现了文人勇敢介入公共空间的责任担当。然而,从左拉时代的知识分子到当下的维勒贝克之流,历经了法西斯主义、反殖民主义、种族冲突等层层冲击后,著名以色列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看到的是法国知识分子的不断衰落和“伟大”的终结。
桑德从19世纪末左拉等人公开对抗“恐犹”氛围开始,细致梳理了“知识分子”概念的形成及其结构,揭秘文化领袖们鲜为人知的思想人格“幽暗面”,并借助伏尔泰、卢梭、托克维尔等代表人物剖析这一群体的本质。知识分子凭借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和社会介入行为累积声望资本,追求独立自治的同时,又难以摆脱“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的角色。在社会科学领域不断细分,信息碎片化、知识浅薄化、娱乐至上,知识分子与权力所有者关系已然改变的当代背景下,似乎再难产生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法国知识分子已死?知识分子精神已亡?”这是桑德面向现代社会的两大叩问。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
法国知识分子可以说是全世界知识分子的鼻祖与仿效的楷模。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是一个为人类贡献和传承大量精神财富的群体。更是因为他们是全世界最敢于挺身站在权力与暴力面前...
1992年,爱德华·萨义德应英国广播公司之约,担任著名的瑞思讲座ReithLectures的主讲人,围绕知识分子的议题从文学、文化与政治批评的角度进行深度反...
一部波澜壮阔的法国知识革命史。本卷集中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期。以安德烈·纪德为代表的法国知识分子,摇摆在各种革命政治理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