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诵读

道德经原文诵读

琴声悠悠9
35596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重要哲学著作,由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

《道德经》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是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县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现存通行本《老子》,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

《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强调“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书中包含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大量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等。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但《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

道教的教理教义,如上善若水、尊道贵德、道生德育、自然无为、清静寡欲、柔弱不争、长生久视等根本宗义,皆源出于《道德真经》。祖天师张道陵建立道教教团之时,即以《道德真经》为圣典,并作《老子想尔注》,阐说道教要旨和修行准则,初步建立起道教教义思想体系。道教的经典和许多高道真人的著述也都根据《道德真经》这部圣典加以充分的发挥,或作必要的演绎。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