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纽因《巴托克·小提琴作品》

梅纽因《巴托克·小提琴作品》

love_small_cat
3061

这张专辑收录了小提琴家梅纽因录制的两部巴托克作品:1、与富特文格勒指挥爱乐管弦乐团合作,演奏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1953年录制;2、独奏巴托克《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1957年录制。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938年,很长时间内被当成他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一直到写于1908年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手稿在1956年被发现,才被重新命名为第二号。此曲是巴托克与匈牙利的告别之作。当时,巴托克的政治思想非常左倾,他曾在1919年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音乐管理部门任职。巴托克甚至在他出版的“五首歌曲”上公然题献给了共产党诗人莱尼兹。1937年,当匈牙利小提琴家佐尔坦·塞凯伊请巴托克创作小提琴协奏曲时,纳粹德国的铁蹄已经逼近匈牙利,巴托克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远离祖国。

巴托克《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Sz.117。1940年,在匈牙利受纳粹逼迫无法安身的巴托克流亡到了纽约,经济和身体状况都非常糟糕。朋友们知道巴托克生性高傲,只好用委托他创作的方法给予资助。当时,巴托克受邀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南斯拉夫民族音乐文献,在音乐会邀请与作品版税之外,也是一项主要收入来源。他当然很珍视这个机会,但一些朋友眼见他收入寡淡,同时个性又让他极少接受直接的救济,不禁替他担心。最早巴托克结识了梅纽因,是由于他对后者演奏自己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嘉赏有加,那年梅纽因才二十七岁。 到美国后,梅纽因在一日下午的闲谈间提议了一首小篇幅的独奏,说若是一首“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那样的,未免任务太重。他支付了委约金。1944年前后,巴托克多次将谱子寄给梅纽因,并询洽弓法与指法的合理性建议,可得到的回复较冷淡。无奈的巴托克只能倾向于与老伙伴科利什商讨技术细节。梅纽因最后还是录了音。首先注意到梅纽因版演绎出问题的,正是知名小提琴家、首演过巴托克晚期两首弦乐四重奏的首席科利什,他后来也担任了布达佩斯巴托克档案馆的负责人。科利什指出梅纽因擅自将末乐章的四分之一音程被直接简化为了半音音程,有失考虑。他说当年作曲家将其交付演奏之前,自己检查过了可行性,当得知梅纽因认为曲子存在“不可演奏的部分”时,无疑很是失望。巴托克表示,末乐章里暧昧两可的音高能补充一剂奇异的色彩,不是可有可无的。 最后,梅纽因大方地承认了这一过失。 

此外还有观众的接受度。巴托克曾一度担心过这部奇作的首演:“大家得听20分钟的独奏啊……不会过于冗长吧?” 指挥家多拉蒂聆听后,也承认其“恶魔般的难度”。首演之后,批评家们无不认为它“考验智力与听觉”,甚至调侃说,哪怕当梅纽因在第二乐章拉错了一个音,有人能听得出来吗? 据说,梅纽因后来的回顾是很深沉的,直至很多年后他说才终于领悟到了曲子的灵魂意义,并惋惜没能在巴托克在世时给出一份成熟的答卷。他怅然地宽慰自己:“巴托克也许早有预知,二十年后的我终将学会公正的品读。”

此曲是巴托克的一项奇迹,也是二十世纪独奏小提琴作品中能与伊萨伊等并列的翘楚。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