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女性与女性主义,关于时代,关于个体。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豪华阵容:霍克希尔德、上野千鹤子、戴锦华、毛尖、梁鸿、包慧怡、邓小南、陆晔、贺桂梅、黄盈盈、张莉,推心置腹的深度对谈。——新京报·书评周刊·女性学者访谈系列
无论高校教席,还是学术发表,越往象牙塔顶端走,女性数量就越少。事实上,当一个女性决定从事学术事业,她所面临的限制无处不在:
“女生不适合做学术”?
“女博士是第三种人类”?
“女同学只会死读书?”
“不够理性、不够严谨、不够创新,不够……”
“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诸如此类声音,以及进入高校系统后,生育、家务等“天职”,接连不断的出现。
身为女性,意味什么?为什么她们大都拒绝性别标签,甚至排斥在前面加上“女性”二字?
对女性学者而言,学术研究不仅是事业、爱好,更是体认自身,寻找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不同国别、不同学科领域的女性学者,需要被看见!
上野千鹤子、戴锦华、毛尖、梁鸿、张莉、包慧怡……她们是业界翘楚,是历史亲历者,也是时代风向标,是文化领域绕不过去的名字。对她们而言,女性主义意味着什么?性别身份带给她们的,是束缚、壁垒,还是成就、自由?她们又如何在男性为主导的规范中涉水而行?《开场:女性学者访谈》试图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破除学术圈性别壁垒。全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与11位学者展开了深度访谈,围绕学思历程、性别身份与学术研究关键词,回溯了各自的思想脉络,盘点了她们的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同样,她们的生命经验,不满与困惑,野心与梦想,也是大部分现代女性所共同拥有的痛与快乐。让我们一起倾听、辨认、诉说、书写。
作者简介:《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随《新京报》创刊,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公共立场、专业品格、独立思想、现实情怀”的宗旨,以“阅读需要主张”为核心,坚持以书的文化价值为取向,聚焦国内外优秀的作家、作品、书评,具有影响力的文学理论,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阅读体验、文化现象等,将热点传播和深度访谈相结合。
听着很舒服 书本也是好书
上野千贺子研究的和我们比较近,她研究的比较通透,常常能感到共鸣
超老龄化的访谈,真幸运的听到这些内容信息量太大了。演播得也太好了👍👍👍对对对!听来就觉得身临其境,或许是因为声临其境吧!
作为一名女性,认知自己,认识社会,追寻所有遇到无解的问题究竟来源于何处,在这本书中获得了非常多的收获。 书中采访的各位女性学者,是等女儿长大了,也希望她能够去阅读和学习的领路人。非常棒的一本书,感谢喜马拉雅
有点小失望,不如改为女性教授访谈…… 学者,难道仅限于学校?文科领域么? 再去多看看工科界理科界,看看象牙塔外的女性学者!
读的好棒,直接被吸引住了,直接安利了
当代女性关于自我成长,工作,婚恋以及家庭的观点。
那些来不及收拾的情绪啊
人间清醒,搞钱要紧,你的电子红牛已ready!收集女性的折腾故事,挖掘普通人能借鉴的财富密码。加听友群请关注公众号:搞钱女孩播客-苹果PODCAST·2024年...
《巴黎评论》出版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访谈特辑。十六篇访谈,也可以看做“对话中的散文”,既保持极高水准的对写作技术的探讨,又涵盖了女性作家生活中那些琐碎却折射性格的...
婚姻就是这样一件事:爱上一个人,发誓与之白头偕老。然后一起生儿育女,然后是天天回家,抚养着儿女慢慢成长,天天看着对方的脸庞皱纹形成,白发丛生,到最后,天天守...
这本书太棒了!里面很多女性学者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现代女性都应该来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