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牛棚杂忆》是季羡林对文革时期经历的一本回忆录,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作者希望本书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象牙塔日记》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季羡林两个重要人生阶段的日记,上卷即引起巨大关注的《清华园日记》,记录了作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的两年(1932年8月—1934年8月);下卷则是近年首次整理出版的留德归国后的日记,在时间上接续《留德十年》,记录了作者学成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并组建北大东语系的时期(1946年9月一1947年10月)。
《风风雨雨一百年》是迄今唯一一本以图文形式记录季羡林百年人生历程的自传作品,作者从“我的童年、十年回顾、一个老知识份子的回忆、我和书、在病中、我的学术总结、我的人生感悟”七个方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彻底总结。本书收录了近百幅独家珍贵照片,可以说是季羡林从私孰孩童到百岁老人的全记录。
《悼念忆》收录了季羡林怀念一生重要师友的文章,勾绘出一幅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群像,而贯穿其间的则是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轨迹。
《彼岸印迹》中写到的,德国,季羡林生活十年、视之为第二故乡的地方,他在这里选定印度学为主修方向,奠定了毕生学术研究的根基;印度,作者用了半个多世纪在书卷、思考和怀想中无数次与之相遇的国家。它们是地理、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彼岸,也在作者的生命中占据了与此岸同样重要的地位。书中涉及的两个国家、两个时代,以及作者不同的书写方式,都形成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对照。
《一生的远行》中收录了季羡林的系列游记,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六十年代的非洲、八十年代的日本、九十年代的泰国,每个系列都由一组文章构成,旅行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于是游记也成为作者生命本身的一种记录。
作家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终于上架了学界泰斗的自传。大师已逝,但作品永存,智慧犹在。他笔下的文字,干净通透,寥寥几句,便说透了人生真味。作者声音与内容融合为一体,让人听后回味无穷!
本套丛书是季羡林唯一亲定自选集,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本专辑是作者晚年在医院疗养期间亲自编选的作品集。文集收录了作者在各个人生阶段的代表作品,涵盖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日记、学术著述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季老的治学之志、文章之风和人格之美。
一本可以称之为镜子的书,讲的不是仇恨的报复,书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主播入耳入心的讲述,收获太大啦。
国学大师的精品,加之主播对作品入木三分的再演绎,值得推荐
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专辑收录了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更丰富的了解国学大师的风采
学界泰斗用血泪的经历写出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给后人留存真实的历史
季老思想深遂,在那段荒谬野蛮的苦难中,于平淡中娓娓道来那段历史和自己的感受,让人感到心里深深的酸楚。为季老心灵强大点赞!感谢季老为后人留下的文字财富。 主播演播的也很精彩到位。也为您点赞,让听众享受到非常好的文艺作品。
非常好,历史的教训,不应该忘掉!
【内容简介】“一本用血换来的,和泪写成的小书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最大幸福。”——季羡林时期回忆录,弥足珍贵的亲历者史料。他以幽默甚至是调侃的笔调讲...
人生是一首诗,微笑着对它。不管是身处上坡还是下坡,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停下来,驻足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迈进。
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散文作品中关于儿时成长、海外求学、回国任教、出访治学、晚年杂想等方面的文章,可以看做先生对其一生奋斗的回忆录。
家父罗桂林是一个正直、善良、充满责任感的人,出生贫寒,在他老人家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常人无法忍受的艰辛,但他老人家却怀揣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和每一个人,值得...
听《牛棚杂记》有一点淡淡的心酸,季老能把苦难当笑谈,需要大心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