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小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第一辑)

巴赫·小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第一辑)

love_small_cat
9188

这张专辑是小提琴家露西·范·戴尔与羽管键琴家鲍勃·范·阿斯普伦合作,演奏巴赫的四部《小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

小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是巴赫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他大胆地化繁为简,保留羽管键琴声部,将上声部两把小提琴变为一把,并去掉维奥尔琴的低音旋律,在乐器组合上初步具备了现代二重奏鸣曲的雏形。值得注意的是,羽管键琴不再是简单的伴奏与陪衬。巴赫独创性地在羽管键琴声部加入旋律,与小提琴声部形成二重对位,赋予键盘乐器更为繁重的音乐使命,达到独当一面的高度,这一革新是历史性的。

《小提琴与羽管键琴奏鸣曲》BWV1014-1019,大约作于1717-1723年。著名的巴赫评论家史怀哲认为,悲痛、神秘感是这6部有伴奏奏鸣曲的主要内涵,“悲痛支配了这些作品,巴赫可能是在失去前妻的印象之下创作的这些作品。”“这些作品如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也是表现感情和内在体验的,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力量代替了热情。”

第一号,b小调,BWV 1014,共4个乐章:l.慢板,序奏型的前奏曲形,据泰利(C.S.Terry, 1868—1936)的解读是:“无上的曲趣与美”。全乐章结构是A—B-B'—A三段体的变形。2.快板,开始是大键琴低音和小提琴优美的对话,赋格方式,展现出各种对位技巧,全乐章结构为明确的三段体。2.行板,从小调转为明朗的大调,旋律附加了不少华丽的装饰性音型。4.快板,活泼的终曲,以准赋格曲进行的对位法型,二段体,每段都反复。

第二号,A大调,BWV 1015,这是6部奏鸣曲中最著名的一部,与第一部相反,第一部充满悲痛的情感,这一部却是充满明朗的光辉。共4个乐章:1.行板,从赋格方式开始,大键琴以模仿的方式推进,中部主题改换以新形式,结尾以如梦般柔美结束。2.较快的快板,大致3段体构成,第一段以大键琴低音上小提琴充满活力的旋律开始,以赋格方式进行,中段以大键琴16分音符分散和弦上呈示的小提琴8分音符分散和弦的 3小节为新主题。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现。3.稍慢的行板,整个调子幽暗深沉,是一个既优美又深刻的乐章。4.急板,多少有些幽默感,赋格方式的两段体。

第三号,E大调,BWV 1016。这是介于第一号与第二号中间的作品,它的快乐章如第二号那样活泼,慢乐章如第一号那样深沉。共4个乐章:1.慢板,和声曲风格,旋律如咏叹调般流畅柔美,音乐评论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在梦中听见天使在歌唱般的乐章”。2.快板,赋格曲式的二段体,3.不太慢的慢板,夏空舞曲风洛,大键琴低音反复不断采用变奏方式,至65小节为佛里吉亚终止式。4.快板,二段体,急促而充满喜悦。

第四号,c小调,BWV 1017,又是偏于沉痛。共4个乐章:1.西西里慢板,西西里舞曲感伤而如泣如诉的风格。二段体,各段分别反复。第一段旋律即巴赫《马太受难曲》中女低音咏叹调《神啊,请怜悯我们》。2.快板,雄壮而有力,三段体。3.慢板,如夏夜般温暧、宁静和柔美,主旋律充满强弱变比,给人以应答的感觉。4.快板,富有生气,二段体,各段都有反复。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