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中短篇小说精选∫文学经典

老舍中短篇小说精选∫文学经典

听雨竹ys
405539

老舍几乎是中国现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之一,语言俗白鲜活、简劲自然,结构匀称严谨、疏密有致;在有限的篇幅里,以诗歌的笔法,用幽默激活讽喻,用诙谐撩拨鞭挞,用人物和故事穿透时代和历史,呈现出独有的极具个性化的小说文体模式,超越了纯粹“京味”与“满族情结”的精神文化意蕴。作为艺术家,他追求的是“用最简洁有力的词句道出最高的思想和最复杂的感情”。老舍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篇用文字构筑的全景展现北京人情市井、世俗风物与历史文化的俗白的“清明上河图”,既是艺术的集大成,更是人文思想的剖面图。

本专辑精选了几篇老舍的中短篇小说,皆以第三人称所写,也便于女声来讲述。以此致敬老舍先生。

老舍(1899.2.3——1966.8.24),我国现代文豪,小说家,戏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丧父,北京师范学校毕业,早年任小学校长、劝学员。1924年赴英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开始写作,我国现代长篇小说奠基人之一。归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善人》、《邻居们》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武汉和重庆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创作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并对现代曲艺进行改良。1946年赴美讲学,四年后回国,主要从事话剧剧本创作,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被誉为语言大师。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北京市文联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严重迫害后自沉于太平湖中。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