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史大家——文坛全才——苏轼

中国古代文史大家——文坛全才——苏轼

沈士学
5113
文坛全才——苏轼
金开诚主编
佟雪编著
吉林文史出版社
目录
一、时代背景
二、家世渊源
三、宦海沉浮
四、文学巨匠
五、艺术成就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21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遭受诬陷被贬为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郎中等职,并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地方官,
晚年被贬惠州、詹州。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苏轼病逝于常州,葬于河南邦县,追谥文忠公。
苏轼一生在仕途上大起大落,在才学上却位列北宋之首。他的诗奔放灵动,格调清新,自成一派,"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他的词慷慨激昂,开创了豪放派的先锋;他的散文气势磅礴,自然流畅,与父苏洵、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人称"三苏"。此外,苏轼还工于书
法,长于行楷,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他善于绘画,画中讲究"神似"和"传神";他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观点,在中国文化史上颇具影响。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世人对苏轼的评价颇高,黄庭坚曾说:"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跋东坡<醉翁操>》陆游:"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东府词多不协。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晁无咎《老学庵笔记》中说:"苏轼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元好问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时代背景。万古凡马空'的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之?人有言,乐府本不难作,从东坡放笔后便难作……"对苏轼而言,高的评价也不为过。下面就介绍一下这位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宋朝是十分注重中央集权的朝代。宋太祖、宋太宗两任君主在建国之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军权、政权、财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皇帝手中。这是宋朝巩刮统一的必然选择,但也存在着许多无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