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 萧红 | 文学经典

呼兰河传 | 萧红 | 文学经典

犁春
664724
多彩的风土画,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 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1935年在鲁迅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她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著有《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传世名著,多部作品入编语文教材。
用户评论
  • 喇嘛提喇叭

    把握准确,演播到位,声情并茂,完美诠释演绎了萧红小说的本意真谛。

  • 赋悠兰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